查看原文
其他

治疗糖尿病,有何新方法?|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044期日报。

Nature:单细胞“假胰岛”或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Nature[IF:41.577]

① 从非糖尿病人或糖尿病人获得胰岛α细胞和产生胰多肽的γ细胞,可通过转录因子PDX1和MAFA进行细胞分选和重编程,形成单细胞“假胰岛”,可响应葡萄糖来产生和分泌胰岛素;② 将人源α细胞假胰岛移植到糖尿病小鼠体内,可显著改善糖尿病症状,假胰岛在六个月后仍继续产生胰岛素;③ 移除假胰岛会导致小鼠的血糖重新上升;④ 重编程的α细胞仍持续表达原有的α细胞标志物,免疫原性弱于离散β细胞和原α细胞,引发的T细胞自身免疫反应较弱。

Diabetes relief in mice by glucose-sensing insulin-secreting human α-cells
03-01, doi: 10.1038/s41586-019-0942-8

【主编评语】动物实验证实移除β细胞会引发特定非β细胞产生胰岛素。《Nature》近期发表研究,利用细胞分选和重编程得到可产生胰岛素的人源α细胞假胰岛,并利用假胰岛显著改善小鼠的糖尿病症状,表明这种细胞原位重编程方法有望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其他退行性疾病。(@小肠君)

Cell子刊:人工胰腺vs细胞疗法,血糖控制路在何方?(综述)

Cell Metabolism[IF:20.565]

① I型糖尿病和晚期II型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补充胰岛素来降糖),为实现动态准确的血糖控制,目前研发方向主要为人工胰腺系统和细胞治疗;② 第一代人工胰腺系统由连续血糖传感器和胰岛素泵组成,可实现半自动胰岛素输送改善血糖控制,仍需在多激素联用、装置便携性、给药部位不适等方面改进;③ 细胞治疗包括移植异源胰岛(来自尸体供体或基因改造猪)或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若能克服免疫抑制等问题,有望最终实现功能治愈。

Navigating Two Roads to Glucose Normalization in Diabetes: Automated Insulin Delivery Devices and Cell Therapy
03-05, doi: 10.1016/j.cmet.2019.02.007

【主编评语】稳定的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对于I型糖尿病和药物治疗无效的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补充胰岛素降糖是必然选择,但目前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存在难以精确控制血糖等弊端。《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综述,探讨了用于使血糖正常化的人工胰腺和细胞疗法的研发现状,以及各自的优势和挑战,值得专业人士阅读。(@李丹宜)

Nature子刊:提高GLP-1类似物的降糖疗效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改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以期获得更好的降血糖疗效;② 首先将GLP-1第二位的丙氨酸替换为甘氨酸,以抑制二肽基肽酶-4对其的降解;③ 之后利用连续3个脲基残基替换GLP-1类似物中不同位置的连续4个氨基酸,共产生21种GLP-1-脲基残基杂交多肽,另外利用连续6个脲基残基替换GLP-1类似物中的连续8个氨基酸,产生1种GLP-1-脲基残基杂交多肽;④ 改造后的部分GLP-1类似物有更好的药物性质,包括半衰期延长、可更好地改善糖耐量等。

Peptide-oligourea hybrids analogue of GLP-1 with improved action in vivo
02-25, doi: 10.1038/s41467-019-08793-y

【主编评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用于控制血糖的降糖药物。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利用脲基残基替换GLP-1类似物中的氨基酸,可获得具有更好药学性质的化合物。该结果对提高降糖药物疗效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沈志勋)

Lancet:d-Nav系统可辅助优化胰岛素使用剂量

Lancet[IF:53.254]

① d-Nav胰岛素指导系统是一种手持设备,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自动提供个性化胰岛素剂量建议;② 美国一项3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181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在医生指导下确定/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其中干预组使用d-Nav辅助优化胰岛素用量;③ 6个月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分别平均降低1.0%和0.3%,差异显著;④ 两组发生低血糖事件的频率无差异。

Automated insulin dosing guidance to optimise insul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02-22, doi: 10.1016/S0140-6736(19)30368-X

【主编评语】胰岛素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在用量优化的情况下,可有效控制血糖。《Lancet》近期发表一项临床试验,表明美国Hygieia公司的d-Nav胰岛素指导系统可辅助优化胰岛素用量,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李丹宜)

Nature Reviews:控制Ⅱ型糖尿病,只靠药物还不够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IF:20.265]

① Ⅱ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诱因是体重增加和异常的内脏脂肪堆积,表现为较大的腰围,进而导致代谢综合征和多种并发症;② 相比于药物干预,控制肥胖更有助于T2DM治疗,能够在早期缓解疾病的进一步恶化;③ 低热量饮食可以逆转肥胖并缓解T2DM的代谢紊乱,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可能有助于提高记忆力;④ 远离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坚持和成功减肥的关键因素;⑤ 循序渐进式恢复正常饮食,加上后期专业咨询和策略调整,将降低T2DM防治成本。

Low-calorie diets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03-04, doi: 10.1038/s41574-019-0186-6

【主编评语】Ⅱ型糖尿病患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近期发表评论,指出控制Ⅱ型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减肥,该过程不仅需要药物干预,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干预后专业人士的长期介入和指导,不仅更有利于管控Ⅱ型糖尿病,而且可有效降低治疗成本。(@小肠君)

高蛋白饮食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代谢激素水平

Diabetes[IF:7.273]

① 四氧嘧啶处理诱导大鼠糖尿病,导致大鼠体重减轻、血糖升高、瘦素降低,同时降低胰岛素、胰淀素、葡激酶、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水平;② 高蛋白饮食(45%或55%鱼类蛋白,并富含ω-3脂肪酸)处理28天,可显著恢复体重,并可降低血糖及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示出显著的抗糖尿病作用;③ 高蛋白饮食可使血清胰淀素、瘦素、GCK、T3、T4和TSH正常化。

High Protein Diet Improves Biochemical and Metabolic Hormonal Profile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01-28, doi: 10.29261/pakvetj/2019.016

【主编评语】《Diabete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可通过调节多种代谢激素,从而改善糖尿病大鼠的体重、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对于治疗糖尿病具有参考价值。(@沈志勋)

肠道菌群变化引发针对胰岛素的自身免疫反应

Diabetes[IF:7.273]

① 构建缺失TCR α链及胰岛素原2的NOD小鼠(A22Cα-/- PI2-/- NOD小鼠),该小鼠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病率较低;② 抗生素恩诺沙星可加速雄鼠的糖尿病恶化,抗生素增加了胰岛素反应性CD8+ T细胞的比例,激活了派尔集合淋巴结和胰腺淋巴结中的细胞,同时诱导了抗原呈递细胞群的免疫效应;③ 抗生素处理组和对照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不同;④ 抗生素处理后,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与血糖正常的小鼠也不同。

Altered Gut Microbiota Activate and Expand Insulin B15-23-Reactive CD8+ T-Cells
02-22, doi: 10.2337/db18-0487

【主编评语】来自《Diabetes》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抗生素处理可引起胰岛素反应性CD8+ T细胞的活化及扩增,提示肠道菌群的变化可引发针对胰岛素的自身免疫反应,增加糖尿病风险。(@沈志勋)

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状态下的粪便菌群动态变化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F:4.019]

① 8-15周龄ZDF糖尿病大鼠的粪便菌群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为主;② 属水平,8-10周龄ZDF大鼠以乳酸菌属和Turicibacter为主,15周龄大鼠中双歧杆菌属、乳酸菌属、瘤胃球菌属和Allobaculum最多;③ 大鼠菌群多样性在10周龄开始升高,12周达到最高,但13-15周降低;④ 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血糖与乳酸菌、Turicibacter 丰度呈负相关,与瘤胃球菌属和Allobaculum 、Simpsons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

Dynamic Development of Fecal Microbiome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s
02-14, doi: 10.3389/fmicb.2019.00232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病理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发表研究,利用ZDF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连续采样,发现糖尿病病理状况下粪便菌群结构和组成与年龄、疾病发展状况有关,该结果对阐释病理状态下粪便菌群的动态变化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女巫,李丹宜,沈志勋,梁婷婷,Echo-gdm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16 | JAMA:中年吃的好不好,对老年痴呆有影响吗?

0315 | “菌”从口入:口腔菌群如何塑造肠道菌群?

0314 | Nature再发文!已知肠道细菌再添“新丁”

0313 | 定期节个食,或能抵御肠道炎症

0312 | 特定肠道真菌或能“引爆”克罗恩病

0311 | 环境越“干净”,耐药基因越多?

0310 | 益生菌专题:益生菌研究需要结合临床实践

0309 | 聂勇战团队:瘦子不易抑郁?“秘诀”或在肠道菌群

0308 | Science:眼见为实!看清共生菌与肠上皮的“亲密接触”

0307 |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富贵病”为啥不再富贵了?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