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师呼吁:限制旁听或是不准旁听的司法现象,应该有所改变了

烟语法 烟语法明
2024-09-05

一段时间以来,不仅法律规定的庭审公开得不到落实,连司法文件规定的庭审直播也得不到落实,反而是,但凡有点社会影响或是社会关注度的案子,审案法院都会想着法儿的限制庭审旁听。

明明宣布公开审理的案件,为了不准或是限制旁听,些法院变着花样的设置各种障碍:有的明明有大的审判法庭,却只安排一个小法庭,弄几个弄一个旁听人员称没有座位了;有的设置了旁听证制度,却根本没有旁听证领取的标准,即便庭审时座位空了一大片,没有旁听证也不准进去旁听;有的庭审现场一看就是安排的专门人员旁听,只给了家属方几个座位,开庭一会儿就走了一大半,也不准社会人员进去旁听;有的数字法庭,一到了大案庭审的时候就坏了……
例如,本号此前曾经转发过的,2024年4月18日,有江苏律师不远几百公里跑去山东某法院旁听一刑事案件开庭。虽然法院提前公告案件要进行公开审理,但“现场早已拉好闲人不得入内的警戒线,十多名法警严阵以待”。
江苏律师递上了律师证请求进入法庭旁听,但被法警果断被拒,告知:入内需持旁听证,没有旁听证不得入内。返回安检处,工作人员告知,旁听证已发完,有问题去找法官。可上哪找法官啊?根本联系不上,也不给联系方式。

请求到法庭旁观庭审的,据说有来自全国的“约20名”律师、媒体人、社会人士,均被旁听证制度挡在了门外。有从北京赶来的王才亮律师,尽管有律协备案,尽管已经70高龄,尽管哀求工作人员,“我不是信访,我代表全国律协来联系工作,请帮助我联系一下法院领导”,让被拒之门外。

据说,案件开庭安排在仅有旁听席17人的一个法庭,其中发给被告人家属的旁听证只有两张。江苏律师有幸进去了旁听席,被安排在了最后一排,经其询问旁边人员,才知道当地的律师被安排来了旁听,只给了家属两张旁听证。

些被安排来得旁听的人员,因为压根不会关心案情,结果可想而知:“距离庭审闭庭前一个小时,头排的占位者仅剩一位且身份不明,距离闭庭前半个小时,头排的人走光了。”此时,来自外地的律师、媒体人、社会人士,依然满满的聚集在警戒线外,被告知不得进入旁听。审判庭的旁听席空空如也,从外地远道而来的旁听者不得入内!

江苏律师撰文质疑:法律规定应该公开审理,法院已经公示公开审理的案件,为何设置障碍不准旁听者入内?如果真的是座位有限,为何不启用大的法庭,或者开放数字法庭,占位者离开了还不准旁听者入内?......没有公开,谈何公平与公正?
在一些法院人员看来,控制了旁听人数,限制了旁听规模,就能实际上控制案件审理情况的公开规模。如此这般,即使可能引来公开性的质疑,但却可以防止有人旁听了庭审之后写文章拍视频,任意的发表案件观点,进而干扰案件审理。
真的能达成所愿吗?且不说庭审公开本是社会法治建设、引导社会成员敬畏法律的渠道之一,是司法过程及结果获得社会认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渠道之一,而且,控制或限制旁听人员,真的可以达到阻止案件被关注、被热议的效果吗?
按照通常的心态,越是不允许被关心的事情,越会引发更多人的好奇心,何况是很多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甚至是律师群体执业风险的刑事案件。事实也是如此,上面说的旁听案例,仅是基于辩护律师的辩护词,仅是基于媒体的案情报道,有多少跟案件无关的法律人、网友,已经发表着案件的看法。
这是控制或限制旁听,就能限制或控制的吗?再看看留言区,多少网友的观点是,没有公开,就没有公正。仅是根据案件的公开审理程度,就在决定着对案件公正结果的评价,就如同律师所言的,“没有公开,谈何公平与公正?”,不知道这样的评论逻辑,那些费时费力审理案件的司法人员,看了之后会做如何感想,如何反驳?
在一些法律人看来,没有看过案件卷宗材料,没有看过全程的庭审直播,没有听过控辩双方及法院认定认为的法律观点,不要对案件的情况发表任何的观点,只要相信司法的公正即可。如此的要求,具有现实性吗?看看大洋彼案的川普案、拜登儿子案,多少国人连英语都不咋地,都在基于媒体报道,关心和评论案件,这是可以阻止的吗?
可见,作为司法机关,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而不是通过阻碍公开的方式,让社会大众不去关心和评议热门案件,否则就是本末倒置的欲求而不能,反而适得其反的白费力气。

有律师撰文讲述了自己今年4月份去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旁听案件的经历:该起案件因社会影响重大,法院安排了98个旁听席的大法庭仍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于是就提前公告,旁听案件抽签确定资格,截止到开庭前半小时。律师一行十人左右,有一半通过随即抽签获得了旁听资格。其他的普通案件庭审旁听,根本就没有资格审查一说,任何一个正在审理的法庭,社会人士随时都可以走进去旁听,也随时可以离开。

如此的审判公开,还会有人质疑因为司法不公开而质疑司法结果的不公正吗?话说几十年前,烟语君上大学听老师讲到案件公开审理时,记得老师也是讲过,我们国家的法院开庭,只要是公开审理的,你们都可以随时进去旁听的,也随时可以离开,没有人会阻拦和审查,这就是司法公正的自信。没想到,法治建设了几十年,这项制度现在反而实现不了了,唉!

  往期文章:都是哪些律所、律师,在跟法律公司合作?


  往期文章:当下重点不在多发案例指导审判答疑,要强化司法文件的遵守意识


  往期文章:注意:多地频发办理司法业务的诈骗案,不要轻信“包立案”“包胜诉”


  往期文章:最高法院法官讲坛:案件没有大小,皆系民生。企业没有大小,皆应依法保护


  为方便与网沟通,法律爱好者可添加小编微信号:kelly489112(劳拉)为好友,以组建法萌法律微信群交流。请注明职业,以便分类建群。也欢迎法律网友投稿。本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其他媒体进行转载,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烟语法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