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记录时代变迁 推动文化交流

冯刚 综艺视听
2024-08-22


12月7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承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执行的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下简称纪录片节)在广州落下帷幕。

本届纪录片节以“光影纪实,文明互鉴”为主题,共有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纪录片参展,58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234部作品参展,辐射全球过半国家和地区,境外参评参展作品过半,数量和质量比往届有所提升。近千家机构,4000多名专业人士前往本届纪录片展参观交流。纪录片节期间举办了包括国际论坛、“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行业培训等在内的各类重磅活动,为中国纪录片产业搭建更专业的平台,助力国产纪录片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小伟在12月4日举办的纪录片节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表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树立了思想旗帜、提供了时代坐标、指明了奋斗方向。纪录片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历史主动,以更多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纪录片精品力作,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杨小伟从强化价值引领、把握时代主题、厚植文化底蕴、创新艺术表达、加强国际交流五个方面对纪录片工作者提出要求。他强调,纪录片工作者要不断拓展视野广度、精神高度、思想深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故事之中、蕴含于讲述之内;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要在坚持内容为本、聚焦讲好故事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艺术表达和呈现方式;要增强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用更多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作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用光影回答时代课题


纪录片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承担了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本届纪录片节主论坛以“时代立传——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与文化使命”为主题,邀请全球嘉宾,共同探讨纪录片创作应如何回答时代课题?如何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如何通过纪录片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

闫东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特别节目部主任闫东以作品《领航》为例,用三个“精”字分享了重大题材纪录片创新方法论。他表示,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要有精心的策划、精湛的制作和精准的传播,要始终坚持开放的思维,不断探索,让重大题材纪录片更好地走向世界。

魏克然·钱纳

探索(Discovery)亚太电视网内容副总裁魏克然·钱纳通过“读懂中国”系列纪录片解读了中国和世界的互动。他认为,在这个时代,主流媒体的极化发展使得传播面临更大挑战,今天的纪录片比以往更加重要,希望能够与中国纪录片行业有更多的合作和讨论,通过纪录片让人们对时代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陈宏
融媒体时代,纪实影像的创作与传播开始发生变化。大众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得记录生活、表达个人思想的机会,开启了大众创作和传播记录的新时代。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认为,目前中国纪录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制作精英创作的纪录片;一类是普通大众拍摄、制作的短视频、微纪录片等。要让长短纪录片优势互补,让长纪录片更接“地气”,让短纪录片更接“天气”。两类纪录片以长带短,长短相济,共同推动中国从纪录片大国迈向纪录片强国。

张同道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教授张同道以“中国纪录片的文化使命与国际传播”为主题,阐述了自身对于纪录片定位和功能的理解。他表示,中国纪录片已经开始以交易的方式走进国际市场,在国际化上取得亮眼的成绩。虽然国际传播依然任重而道远,但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步伐不可阻挡,中国纪录片人一定会在国际传播中凭借专业知识、文化根基和中国大地上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惊艳世界。

马志丹

广东广播电视台制片人、纪录片导演马志丹向大家分享了讲述地区故事的经验。她认为,新时代故事需要有独特性、唯一性、典型性、不可替代性,希望中国纪录片人抓住良机,捕捉新时代发展趋势。

携手共话纪实行业发展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经走过20个年头。自2003年在广州首办纪录片学术研讨会至今,纪录片节一直伴随国产纪录片产业的成长,同时肩负起国际交流传播的重任,同时成为行业交流经验、共同面对市场变化的重要平台。

12月5日举行的“全球纪实产业峰会”上,多位海内外嘉宾表示,受全球经济下行、行业整合等因素影响,纪录片行业共同面临预算吃紧等挑战,长线布局成为全球大趋势。与此同时,主动拥抱新技术、顺应市场变化谋定而动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优酷纪录片频道总监韩芸就AIGC技术在纪录片领域的应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新技术能为纪录片创作开拓无限可能。比如,虚拟制作能够呈现极致宏观或者极致微观、极致古早甚至极致未来的世界,这是优酷纪录片明年的重点布局。此外,优酷已经积极应用AI技术制作纪录片,应用范围包括数字人模型、AIGC赋能的历史场景美术设定等。
BBC Studios国际内容及合拍项目研发负责人托马斯·斯科特表示,公司更加关注跨国联合创作。目前已经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团队合作,建立新的纪录片制作联盟,希望借此拓宽纪录片制作和发行渠道。

多位国内从业者围绕“纪录片是否需要主动迎合年轻观众”等议题展开讨论。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表示,“两三年前就不断有人提及,传统电视台怎样迎合年轻观众?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尝试,今天我给出的回答是:不,我们不迎合。” 他认为,纪录片需要多元的生态环境,中心会尊重导演的想法,不会主动迎合特定人群。
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黑曜石工作室负责人朱乐贤对“纪录片需要多元生态环境”的观点表示认可,同时他表示,创作者还要考虑作品所处的平台属性,明确受众对象,做适合平台的内容。
哔哩哔哩纪录片内容总监张昊表示,B站是在接近年轻用户,而非迎合。“年轻人每天都有新的思考和对这个世界新的认知,我们每天都在尝试进一步理解和接触年轻人,尝试制作出能够让年轻人精神共振、情感共鸣的内容。”


附:第20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片名单


组委会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

《绘制十年》《我和我的新时代》《黄河安澜》《十年逐梦路》《加油!新时代》


优秀纪录长片:

《猞猁守候者》


优秀导演纪录片:

《阳台电影》


优秀纪录短片:

《何不为我而留?》


优秀系列纪录片:

《人生第二次》


优秀微纪录片:

《失语症》


优秀首作纪录片:

《一生所爱》


中国故事优秀纪录长片:

《万里千寻》


中国故事优秀纪录短片:

《我的AI恋人》


中国故事优秀系列纪录片:

《未来漫游指南》


优秀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

《家族树》


优秀中外联合制作纪录片:

《吃苦》


评审团特别推荐优秀纪录片:

《靠近维米尔》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END—
文章精选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综艺视听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