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衰退》我们是否走在日本式衰退的路上?如何才能破解?

齐俊杰看财经 2024年08月23日 08:3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齐观晨会 Author 老齐读书圈

大衰退 1:我们是否走在日本式衰退的路上?如何才能破解?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来讲一本很有争议的书,这就是日本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辜朝明的书,大衰退,有人认为中国正在走向日本式衰退,所以辜朝明的理论,可以借鉴。也有人认为辜朝明就是汉奸,虽然他是美国人,他的理论祸国殃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看看到底谁说的对一些。

作者辜朝明自己说,写这本书的两个任务和一个目标,第一个任务,分析日本经济现状,并对未来加以展望,本书的前两章,就是分别讲日本衰退和经济泡沫破灭引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第二个任务,把日本长期经济衰退,带给我们的经验,融入到宏观经济学体系当中,第三章到第五章,讲的就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理论。还跟美国大萧条进行了对比阐述。包括伯南克的一些理论,到底美国大萧条时期,货币政策有哪些重大失误。而资产负债表的衰退,可能并不是单纯的货币政策能够解决的。

到了第六章和第七章,讲的是他的那个目标,全球金融危机,也就是2008年那一次,让老百姓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受到严重的损害,通过日本15年的经验教训,该用哪些手段,能够尽量缩短美国经济复苏的时间。所以这里面会提到三次危机,大萧条,日本90年代衰退,还有08年金融危机。当然老齐在讲这本书的时候,也会尽量跟我们现在的情况,产生一些联系。

我们先来看,日本经济的衰退,作者2008年写这本书的时候,就认为日本经济已经结束了长达15年的衰退,开始迎来了复苏。但现在你翻回头去看,其实很难得出同样的结论,因为日本经济很快就又掉下来了。直到后来2013年之后,安倍的三支箭启动,日本经济都依旧没有走出衰退和通缩。

美国格林斯潘给过一个诊断,说日本能否摆脱僵尸企业是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要让那些苟延残喘的企业破产出清,而不能让他们一直占着社会资源。日本的小泉首相,也打出过口号,没有结构性改革,就没有复苏。他们也推动了一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通过财政和货币刺激经济,但是收效甚微。

德国其实也出现过结构问题,2000年-2005年出现了长达5年的衰退。这期间,德国经济对于欧洲央行的货币刺激反应迟钝。但欧洲其他经济体却反映积极。所以也被判断为结构性问题。要进行结构改革。

诺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给日本的诊断是,通缩才是主要原因,他认为应该以再通胀为目标。而不要去纠结到底什么导致的通缩。伯南克等学者也认同这些理论,他们的一致观点就是发国债,增加货币流通量。说白了就是放大水,搞大水漫灌。这是伯南克一直的理论基础,所以他也被称之为直升机本,他认为遇到大萧条,就应该坐在直升机上往下撒钱,后来他也临危受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成为美联储主席,通过坚决的量化宽松,也就是4轮QE的方式,让美国避免了再次萧条。反而出现了10几年的科技繁荣。

作者也同意日本存在结构性问题,但这恐怕并非是日本陷入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啥叫结构问题,源于70年代,美国的里根总统和英国撒切尔夫人提出的,也就是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无法解决国家的经济难题。当时美国和英国出现生产力低下,工人罢工频繁的问题,本国商品不可靠,大家转而购买日本汽车,钢铁。造成严重贸易赤字,而美联储试图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导致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财政上也是赤字严重,所以最终形成双赤字,高通胀,美元大贬值的恶性循环。老齐解释一下,所谓结构问题,是针对总量而言的,他是供需不匹配了,而不是放水还是不放水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放水也没用。再给大家举个国内的例子,就比如2021年,我们的物价高企,很多人都说通胀来了,央行应该加息,但我们当时就指出,这就是猪肉的结构性问题。跟货币总量无关。后来很快,猪肉价格掉下来,通胀的威胁也就解除了。

当一个经济体出现严重的结构问题的时候,宏观政策上是没办法矫正的,比如美国频繁罢工,商品质量差,价格高。老百姓都不买本国的东西,你这个时候加息降息,意义不大。财政宽还是紧,也不解决问题。那么大家可以想想,2016年,我们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的时候,是真的结构性问题,还是总量问题呢?其实最后说白了就是棚改货币化起到了作用,把经济拉起来了,那么本质就还是总量政策,总量政策有效,就并不是结构问题。

当年里根所做的结构性改革,要切实提高这个国家提供优良产品与服务能力,随后在80年代,我们也看到了,美国的芯片半导体,计算机风起云涌,美国的高科技制造开始席卷全球。那么我们的供给侧改革那几年,其实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景,至于新能源车和光伏,这都是2019年之后才起来的。那时候反而已经不提供给侧改革了。所以里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最成功的,让美国重新生产制造出了全世界需要的优质产品。

而日本的经济,跟美国完全相反,美国70年代滞胀的时候,日本经济高歌猛进,80年代日本还一度跟美国科技争霸,但搞着搞着,发现土地来钱更快,所以自毁长城,大企业不搞研发了,反而都去炒地皮了。导致了在高科技赛道上,日本人被美国人完爆,出口遭遇打击,被韩国和中国台湾抢了市场,再加上本币大幅升值,这就导致日本的对外贸易萎缩,影响了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美国70年代最大的问题是需求旺盛,供给不足,而日本90年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供给有余而需求不足。最后导致了经济下滑,那么冲到顶点的资产价格,自然也就全面崩溃。股市和楼市前后脚大幅下跌。

有人把日本的衰退归罪于银行,说这些银行,为了自保不愿意给企业放贷了,导致了连锁反应,但其实企业也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发债直接融资,但是根据作者的统计,企业并没有这么做,跟我们这里出现的情况一样,企业非但没有去发债借钱,反而都在偿债还钱。

另外一点就是,如果说日本本土银行,遭遇到了巨大的不良和坏账,所以不愿意放贷,那么外资银行应该没受到太大影响,他们应该积极的抢占市场才对。但是这个也没看到。甚至外资银行数量,在日本也没有增长。

而且当时的利率也在持续走低,并且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至少说明银行很有动力,要把钱放出去,甚至开始了打折促销,但是企业并没有任何借钱的意愿。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困难,是因为信贷紧缩引起的,那么上面这些情况,都不应该发生。所以日本当时的衰退,并不是银行的问题。

那么我们接下来再看,是不是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的日本衰退呢?日本有一个特有的怪现象,在接近零利率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仍然在忙于偿还债务。一般经济学的解释就是,即便在0利率的情况下,企业也找不到有效利用资金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拿着这个钱没用,根本赚不到钱。那如果企业连1个点的利润都赚不出来,这样的企业也就早应该关门倒闭了。所以这也是一个悖论。也就是说,企业的生存基础就是要赚钱,当你完全不能赚钱的时候,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但这种怪事,就在1995年之后的日本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利率到0了,大家非但不借钱,还一直在还钱。这种总需求萎缩,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衰退。那么从日本这个情况来看,现在我们起码还没有病入膏肓,我们的利率也还没有到0.

那么日本为啥发生这种怪现象,主要跟资产价格暴跌有关,房价和股价大幅下跌,严重破坏了日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啥叫资产负债表,财务和会计都知道,三大报表的第一张,左边记录资产,右边记录负债,公式就是资产=股东权益+负债,左边是钱去了哪,右边是钱从哪来。到底是投进去的,还是找银行和债权人借来的。资产负债表受损的意义,就是资产暴跌,那么对应的就是股东权益也暴跌,负债是要还本付息,所以负债是不变的。

比如一家企业发现在,自己原本100亿日元的土地,仅仅价值10亿日元了,但是账上却挂着70亿日元的负债。原来是30亿日元的净资产,而现在则是60亿日元的净负债,这就让资产负债表,出现了一个大窟窿。那么企业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呢,对我们的当下是否有类似的情景呢?

本内容节选自《大衰退本书正在知识星球播出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大国大城!为何要建设统一的大市场?

《周期、估值与人性》真实经历还原中国股市20年之路

《以利为利》中西方财政体系有哪些不同?我们为啥会走向土地财政

《人口大逆转》我们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

《认知驱动》改变自己的关键,其实就是创造价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俊杰看财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