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造物主是个恶神?那个幽暗中影响西方思想史的“黑神话”

小西cicero 忘川边的但丁
2024-09-02
如果神明是邪恶的,那么人类何以善良。
各位好,这是一篇旧文,但考虑再三,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本号上重发一下。
最近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我不得不删除了刚刚开了一个月的《小西漫谈》上的所有原创文章(但相关付费音频栏目我还会维持更新,并且保证会做的更熟练而精彩,请已经付费的读者们放心),那个号上今后也不会再发布我的个人原创文章。
虽然大部分我觉得值得保存的文章都已经转到我的知识星球上去了,并且在那边,我已经拜托了我的一位朋友,今后帮我陆续发布一些我之前创作的文字的精校版,供大家讨论:
可是知识星球毕竟是一个付费平台,昨天我在《小西漫谈》那个号上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他直言自己是学生党,钱不多,但一直追我的文章追到新号上,只是无法支持星球的年费模式,但又实在想重温一下这篇文字,问我可不可以重发一下。
我想这个请求挺戳我痛处的,其实公众号写作三四年了,我一直没有办法平衡好付费读者和免费读者之间的权益问题,我想我的文章能被更多值得的读者看到,可是这个“值得”如果用金钱衡量,又确实会把一部分朋友拒之门外。但我想起十几年前,我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学生,而且上高中时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花了不少钱,整个大学时代我日子过的就有点拮据,错过了许多其实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我不希望这种情况在他人身上重演,尤其是那些还喜欢我文字、并且跟读我的文章跟读到这里读者朋友。
所以,为且只为这位读者的这条留言,我将这片文字重发如下,它是一篇万字文,延续了我一贯东拉西扯的风格,但我相信,喜欢的朋友自然喜欢。
但正式重发之前我还是想就本文多聊两句:
最近我在写我自己的西游解读系列(昨天写的《牛魔王:就不容我当个岁月静好的妖怪么?》您读了吗?蛮有趣的)有些读者,可能有相关信仰吧,对我在点评西游记时对佛祖菩萨口出一些不敬之言有些意见。说:小西,你这样不敬佛祖,不怕报应么。
对此我的回答是,其实你但凡看过《西游记》原文,就知道“不敬佛祖”的不是我们这些后世解读者,而是该书的作者本人。《西游记》里塑造的佛祖形象,确实就是一个充满了凡俗的欲念、心机、算计、权谋的人物。他跟佛教徒所尊奉的释迦摩尼我觉得是完全两个存在,就像《西游记》里的唐僧与历史上伟大的玄奘法师并不是一个概念一样。
从但丁的《神曲》到弥尔顿的《失乐园》,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历程其实也是一部对宗教神话进行解构和二创的过程。允许这种解构和二创,也是一个宗教具备现代性、走出中世纪的标准。
而且,人类在心灵幼弱的时候,往往要通过强迫自己相信主宰这个世界的神明满怀善意,才能说服自己善良,并满怀信念的活下去。
因为神是善良的,所以我也善良。
这的确是一种从善的方便法门,我们必须尊重。
但有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去想,假如一个人,敢于假设主宰这个世界的神明满怀恶意或冷漠,却依然愿意秉持心中不知来自何处的正义与正道,勇敢的活下去、并为信仰而奋战不息。那我相信,他方才是一个更加独立、坚强而又勇敢的人。
哪怕神不善良,老天爷不开眼,我也必须善良。
这不正合了罗曼罗兰那句话么:这个世界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识到了世界的残酷,却依然热爱生活。
写作《失乐园》的弥尔顿、写作《沉默》的远藤周作、以及写作《西游记》的那位作者,都是达成这种境界的觉悟者。
灵山不远,唯在我心,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而这篇旧文中,我将为您解析的基督教诺斯底派,其实也是一群有着类似精神气质的觉悟者。


1

当年玩魔兽,无论是《魔兽争霸》还是《魔兽世界》,一个觉得这个游戏的世界观很牛,因为游戏的世界观中创造了一个名叫萨格拉斯的“堕落泰坦”,这个反派大boss不仅是神明中的一员,还深度参与创造了我们所见的这个世界,甚至可以说,邪恶的堕落泰坦萨格拉斯与正义的万神殿之间的永恒斗争,其实就是《魔兽》这个世界的世界观主线。而玩家是参与到这场“永恒斗争”当中的角色,虽然微不足道,但无论你加入联盟还是部落,最终都是在助善惩恶,一种光荣与使命感是不是油然而生。游戏打起来也带劲了。

后来读了《指环王》,才发现《魔兽》的这套世界观,其实是从托尔金那里学来的。因为编制了一个创世神话——起初,创世神伊露维塔依照自己心念的转动,创造了许多次神,这些次神中有一个名叫米尔寇(后来改名叫魔苟斯)的心怀愤懑和嫉妒,于是选择与众神作对,双方的对立和争斗,引发了整个《指环王》系列小说的所有故事。
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托尔金虽然在《精灵宝钻》一书中仿照《圣经》的口吻为《指环王》写了这样一个世界观,但基督教《圣经》本身其实并不是这样一个故事。
你去翻《圣经》,会发现其中的上帝是独一而至善的,《圣经》中并不存在一个有能力足够与上帝向抗衡的次神。犯下原罪并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鼻祖,所以至善的上帝与有罪的人类之间的互动才是《圣经》讨论的主旨。

那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既然《指环王》和《魔兽》选用的这个故事构型,并不来自于正统教会所认可的《圣经》,那么这个主神造次神,次神中出现反叛者,反叛者与众神的争斗创造现实世界的故事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1945年,埃及地区的一个农夫,在挖土施肥的时候,发现了一红色密封的陶罐,地点是在埃及北边的拿戈马地(Nag Hammadi)城。打开后发现的竟是以皮革装订的纸莎草古卷。这些古抄本,用古柯普特语,即早期基督教埃及语写就,这些古卷的翻译震动了当时的考古学界,因为它们向人们还原了基督教早期历史上一个被后来的正统基督教会尽力否定、遗忘,但在当时非常兴盛,甚至差一点取代了正统、但最终被教会有意打压和抹杀掉的“最初的异端”——诺斯底派。

2

作为诺斯底派所信奉的经典,拿戈马地古本讲述了一个与基督教创世纪完全不同的故事,在该书的描述中,我们所见到的现实世界并不是由原初神直接创造的。

在拿戈马地古本的《创世纪》中,那个原初神是一个光明体,这个原初神是不可言说的,诺斯底主义者遵循希腊哲学的叫法,姑且管他叫做Monad,也就是“太一”。
找不到图,用张《指环王》的图凑合吧,这俩故事太像了。
这个太一神从自身充沛的光明中流溢出来许多次神(不同版本数量不同),太一神与这些次神共同组成了一个至善至美、纯精神的世界,这个世界被称为光之领域。

本来太一神的创世计划到此就应该结束了,一切到此都很完美,但接下来一个意外的小插曲,最终造就了我们所生活的物质世界。

众次神中最小的一个,是智慧女神索菲亚(Sophia,这个词在希腊语中就代表智慧)。

作为能力最弱的次神的索菲亚分享了创世神的真知,但却不多。所以她在错谬中诞下了一个私生子。这个次神所创造的次神像《指环王》里的凶神魔苟斯一样有许多名字,有人叫他雅达巴沃、有人叫他“撒玛埃尔”(据说意思是瞎眼的神)、也有人叫他萨科拉斯(sakelas)。
为了方便好记期间,也为了向魔兽里的萨格拉斯(sageras)致敬,我们干脆叫他萨格拉斯好了。

索菲亚在私自诞下萨格拉斯之后非常懊悔,因为这是一个畸胎,是太一神所不会喜悦的。所以她就自作主张,将萨格拉斯放逐出了众神所居住的“光之领域”。被迫当了弃婴的萨格拉斯当然满心嫉妒、愤怒与恐惧,他开始时努力想要回到光之领域中,但当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之后,他就开始凭借着自己对神界回忆,在虚空的被流放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世——也好理解,既然家乡不让回去了,就把异地努力建设的像一点家乡么。

公正地讲,我觉得萨格拉斯是个非常勤奋努力的人,他创世创的非常努力。
萨格拉斯先后创造了12个大天使,365个小天使,八重天和地球,地球上的万物……

最后,他开始尝试凭借对神的形象的回忆,创造一个神明的代用品,也就是人类。

可是这个时候,萨格拉斯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作为创世神的造物的造物,自身所分享“灵力”实在是太弱太弱了,所制造的人类的根本没有办法支撑起一个类神的躯壳,所以人类在诞生之初是死的。

无奈的萨格拉斯只好向自己的母亲索菲亚求救,索菲亚则直接“上达天听”,求助于太一神。太一神于是送去了一口气息,吹到了第一个人类的鼻孔里,于是这个人就活过来了,他就是人类的始祖亚当。
而那口从创世神递来的仙气儿,被称为“诺斯底”(Gnosis),这个词其实就是希腊语中知识的意思,它也是英文knowledge, 在这里一般被翻译为“真知”或者“灵知”,所以诺斯底派也被称为“灵知派”。

让我们说回创造了物质世界的萨格拉斯,虽然在帮助下成功创造了人类,但他却并不开心,反而陷入了对自己的造物深深的嫉妒与怨毒当中——
因为人类所承受的这个“诺斯底”是直接来自于太一神的,这意味着人类的灵魂在摆脱他萨格拉斯所创造的肉的躯壳之后,有机会重新回归到神所居住的光之领域里。这可是他这个造物主都没有机会领受的恩典啊!这样下去他们谁是主角,啊不,谁是主谁是仆呢?这不公平啊!

于是萨格拉斯嫉妒起了他自己的造物,他让亚当沉睡,然后用手掏入他的躯体,试图从中抓出其中的诺斯底,为他自己所用。

可是萨格拉斯还是把太一神想简单了,诺斯底既然是太一神送给人类的礼物,怎么能容他这么轻易地就取出来呢?

诺斯底与人类的灵魂已经融为一次,而人类的灵魂则混在肉身中无法被萨格拉斯所抽取。最后萨格拉斯除了一根肋骨和混在其中的诺斯底与灵魂,什么也没抓到。

手忙脚乱的萨格拉斯为了掩饰自己偷窃,决定拿这根肋骨再造一个人,这一次他参考了自己母亲索菲亚(智慧)的形象,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

亚当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看见夏娃的第一眼,就对她一见钟情。
这好理解,因为夏娃是按照智慧女神的形象塑造的,而亚当因为灵魂深处有“诺斯底”、有对精神世界“光之领域”的回忆,所以他本能地觉得“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

而夏娃也很喜欢亚当,因为她灵魂中也有诺斯底,两人在灵魂上是可以相通的,所以亚当和夏娃就两情相悦地生活在了一起。

唯一更加emo了的,是造物主萨格拉斯,他本来是想拿出诺斯底来自用,结果自己什么没捞着不说,意外造就了亚当和夏娃这对爱侣,天天在他眼前晃悠撒狗粮,整的自己跟个电灯泡一样,最糟糕的是那女主还像他妈……你说这事儿弄得……

多说一句,我觉得诺斯底派这个故事,其实包含了对人类爱情理解的隐喻——两性之间为什么会相爱?男孩为什么会喜欢漂亮姑娘?
诺斯底派认为女性的样貌中有智慧女神索菲亚的影子,所以触发了男人灵魂深处对精神世界的“回忆”,进而产生了爱情。这其实就是柏拉图主义的“美是灵魂的回忆”的神话化表现。
3

让我们说回诺斯底派的创世神话本身,居住在精神世界的太一神因为全知全能全善,在看到萨格拉斯在其所创造的物质世界中这么胡搞之后非常不满。
他觉得人类的躯壳虽然是萨格拉斯创造的,但这个躯壳内的那个灵魂、那个诺斯底是我授命注入的啊!萨格拉斯这孙子(其实也真算他孙子)怎么能这么胡搞呢?

于是他命令索菲亚——你生的熊孩子闯的祸、你得管管啊。

于是索菲亚就从“光之领域”下凡来到了物质世界,作为智慧女神,她想的办法非常的巧妙。
她幻化作一颗智慧树,生长在萨格拉斯所创造的伊甸园中,智慧树结出了智慧果,只要人类吃了这果实,他们就获得了智慧,而智慧又可以启发真知(诺斯底),帮助人类重新回到光之世界。

萨格拉斯看到母亲下凡来到伊甸园又恐惧又愤怒,他知道母亲想要干什么,又不愿意放人类回他都回不去的光之世界,可是作为次神的次神,他又没有权能去劝或者逼索菲亚,说“妈,你回去吧,我的地盘我做主!”

萨格拉斯不敢,所以他只好命令人类,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也是现实世界中的第一条律法——“园中的果子你可以尽吃,但唯独那颗树上果子你不能碰。
于是亚当和夏娃就遵从命令,离那棵智慧树远远的。

太一神看到了萨格拉斯的这招,觉得:小样儿,斗法是吧?没关系,我也有招!

于是他直接命令坐下最得意、也权能最大、坐在他右手边的那位次神,说你亲自下去跑一趟吧,启发人类把智慧果吃了。
请注意,在这里,诺斯底派与正统基督教《圣经》最倒反天罡的地方出现了:正统《圣经》中引诱夏娃吃下智慧果的是魔鬼撒旦,可是在诺斯底派的叙述中,要人类吃下智慧果的这个人,你知道是谁么?

是耶稣。
是的,在诺斯底派一些分支的叙述中,耶稣是精神世界中太一神之外权能最大的次神,身份甚至高过智慧(索菲亚),所以他的启示能力才那么大,胜过知识的教化。甚至在诺斯底派的一些福音书中,后来耶稣降世之后,会直接告诉他的十二使徒,我就是当初让你们始祖吃下智慧果的那个人,所以,“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只不过在诺斯底派的叙述中,耶稣化作的不是蛇,而是鹰。
这只鹰先找到了与索菲亚模样相近的夏娃,让她打破戒律,放胆去吃智慧树上的果实。夏娃吃了以后眼睛就亮了、心智就开了,然后再给她心爱的亚当吃。于是两位人类始祖都获得了能够借此找到灵魂深处的诺斯底、借此回归精神世界的钥匙——索菲亚,也就是智慧。

而人类“爱智慧”的方式,也即“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

但有个人对此更加生气了,那就是造物主萨格拉斯。人类现在学会了爱智慧,他们距离回归完美的精神世界只差一步了。你能回去我却不能,凭什么?

于是萨格拉斯嫉妒心再度发作,但他还是不能对索菲亚、耶稣,乃至太一神做什么。
他只能拿人类出气。于是他将人类驱赶出距离精神世界较近的伊甸园,把他们放逐到一个充满尘土与黑暗的物质世界的最底层,这就是地球。还命令亚当必须在土地里耕作才能得食,让他们没有更多的空闲去“爱智慧”,同时让夏娃忍受生育和养育的痛苦。总之就是用苦难、肉欲和劳作去牵累人类,让他们没有精力去“爱智慧”,如此虽然人类已经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却寻不到自己灵魂深处的诺斯底,从而就无法润到太一神的精神世界了,而不得不在他创造的物质世界里永劫轮回。

4
拿戈马地古卷当中诺斯底派创世纪的故事,我们讲完了,怎么样?是不是很颠覆三观。

应当说这个版本的创世纪确实说圆了很多原版圣经中无法解释的东西。比如原版《圣经·创世纪》中,似乎上帝创造了两次人类——第一次是在第一章中,在创世七天的第六天创造了人类。但到了第二章里,上帝又重新到回头来,从泥土中创造了亚当。

而且如果你看的仔细的话,会发现这两次造人的手法居然都是不一样的,第一次造物的那个神非常的“飘逸洒脱”,所谓“万物依圣言而创造”,他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要有人也就有了人,只要神心念一动,什么东西都出来了。

可第二次造人时,圣经所描述的“上帝”却似乎一下子变笨拙了,又是抟土、又是往鼻孔里吹气的,感觉其技术力一下子就降下来了。为什么?

而且《圣经·创世纪》第一章造人一节中,明明已经提到,“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明说把男女都造出来了。可是到了第二章中,却又说他先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亚当,等亚当抱怨自己孤独后,才又让亚当沉睡,造了夏娃。这个次序不对啊。再说既然亚当是神的模样,神都不觉得自己孤独,怎么亚当能抱怨呢?

还有就是原版《圣经》中智慧树那一段,细思下来也逻辑不通:

明明上帝“全知、全能、全善”,却放任智慧树在亚当夏娃轻易就能摘取到地方,也没有预判到撒旦会化作毒蛇引诱夏娃偷吃禁果。

那问题就来了,如果上帝是全知的,那他应该预判到这一切的发生啊。
如果他是全能的,他为什么不让人类干脆碰不到那些禁果呢?
最后如果他是全善的,那么明明预判到了这一切的发生,并且有能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他为什么还放任这些事发生,并且还以此为由,将人类赶出伊甸园呢?

这怎么看都像是一个玉皇大帝让孙猴子去看蟠桃园的故事。真较真起来,就是上帝的“全知全能全善”是个不可能的三角,三者一定有一个说不通的。

而如果拿戈马地古卷中诺斯底派的补完,这一切好像就都说得通了——上帝两次创造人,是因为两次压根 不是同一个神,第一次造的也并不是人,而是次神——第一次是太一神在光之领域这个精神世界中依照圣言创造万事万物。而第二次才是被放逐的萨格拉斯在物质世界中拙劣的模仿太一神造物,再次造人。

而萨格拉斯试图从亚当身体中取出太一神所赐予的诺斯底,不成反而失误造出女人的故事,则解答了为什么不用上帝不套用造男人的方法造女人。

再者,就是这个故事解答了为什么上帝不让人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却没有预判和阻止的原因——萨格拉斯并不全知全能全善。人类吃智慧果,也不是原罪,相反,这是得救的道路,因为这是来自更高层神明的旨意。诺斯底派甚至认为基督徒领受圣餐的仪式不是单纯的“纪念耶稣”,耶稣受难前搞这个仪式的目的,就是让门徒重温他引导人类吃智慧果的过程。

怎么样,这样一解读是不是把《圣经》中很多原先说不通的地方说圆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是否意味着诺斯底派的这个创世神话,更接近“真相”呢?

4

其实我倒觉得,诺斯底派把创世的故事说的更圆,倒并不意味着他们更接近“真相”,或者说历史上原版圣经那个真实的故事。这个道理有点像如今流行很多《西游记》的故事解读,比如说《真假美猴王》那一节中被打死的六耳猕猴才是真悟空,后来跟着唐僧西天取经的那个是假的之类的。很多人还对此深信不疑。

但你要知道,《西游记》这个故事其实本身就是虚构的。

虚构的神话故事与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在传播过程有一个截然相反的规律。
真实的历史在发生之后,随着以讹传讹的散失和讲述者的有意修改,其内部的逻辑漏洞是越来越多。
而神话则刚好相反,在被虚构之初,由于编写者的认知和思维局限,一定存在很多漏洞,但随着传播者对其逻辑链进行补足,有时候故事反而能越编越圆。
神话故事中,逻辑更圆的那个,反而更可能是“假”的。
在我看来,诺斯底派的创世故事就很可能应用了这个规律,它比原版《圣经》的创世故事更少逻辑漏洞,但恰恰说明了它出现的更加晚近,是基督教诺斯底派兴起之后,由该派大量受过教育的学者精心编造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诺斯底派要精心编造(或者说在他们看来,是修正)这样一个创世寓言,与正统教会的原版故事相竞争呢?

这就涉及到基督教早期的历史问题了。

我们知道,公元一世纪,在最初的基督教出现之后,经历了短暂的犹太人内部的“草根传教”阶段之后,基督教迅速发生了革新,开始向全罗马帝国境内、以及社会的中上层精英进行传播。《新约》中重点记载的大使徒保罗,年轻时就是一个受过系统希腊罗马教育,有罗马公民身份,会希腊、拉丁双语的社会精英。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罗马社会精英进入基督教,教会内部的分歧也就出现了。因为当时的罗马贵族精英中普遍流行柏拉图主义哲学观,柏拉图主义是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进行二分的,认为精神世界是这个世界最本质的存在,而物质世界只不过精神世界拙劣模仿和投影。可是基督教所描绘的世界观,却是一个一元论的世界观,认为物质世界就是独一的上帝直接的造物。在《圣经·创世纪》一章中,有一句很多今人容易忽略、却反复出现的句子,就是“神创造了xxxx,神看着是好的。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强调,物质世界是神直接创造的,并且神对物质世界感到非常满意。

这就使得把物质世界看做精神世界拙劣模仿和投影的柏拉图主义罗马精英们非常难以接受。
因为他们皈依基督教,本来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摆脱丑恶的物质世界,归往完美的精神世界的。

如果物质世界也是神直接创造,并且深表满意的,那信仰还有什么意义呢?
柏拉图主义者表示不能理解。

早期基督教还有一个遭遇其他思想冲击的地方,就在于“神义论”问题。
他们会问:上帝如果是全知全能全善的,那么人世间的苦难与恶行究竟从哪里来?既然上帝全知全能全善,而且能主动干预这个世界,为什么他还要纵容诸多苦难和悲剧的发生(比如亚当和夏娃的失乐园)而不加阻止?

与基督教坚守的一元论相比,似乎同时代同样流行的琐罗亚斯德教(早期拜火教)对这个问题解释更加圆满,发源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认为,这个世界上是同时存在善神和恶神这两种势力的,善神与恶神、光明与黑暗的永恒争斗,就构成了这个世界诞生、发展到终结的过程。

这个思想,就被称为“二元论”,它因为补足了一元论宗教难以规避的“神义论”缺陷,所以更容易被当时那些有深度思考的社会精英所接受。
很多基督教的早期上层信徒,都是在接触了琐罗亚斯德教或与之相似但当时更为流行的密特拉教之后才皈依的。他们天然就带有这种二元论思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谁更有资格得救、谁是更好的信徒这件事。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因为人都是有鄙视链的,哪怕在一个教团内部也同样存在。到底是穷人还是富人、聪明多知的人还是笃信者更容易被上帝他老人家喜欢?更容易上天堂?

教会人一多,大家自然就争了起来。

为了统一这个标准,基督教最早的宗教理论家,大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提出了“因信称义”这个观点——教会不看贫富、不论愚贤,谁信仰的更虔诚,谁就是更好的教徒。

这里要注意,《罗马书》作为保罗写给当时罗马教会的信,本身就是在调节当基督教传播到帝国的中心罗马城后必然出现的社会精英与草根信众之间的矛盾。

可是这个完全站在笃信者、基层教众立场上的解释,一定是会让当时的精英阶层不满意的。因为受过高等教育、有更广博的知识是思辨能力,本来就是这些人最不愿意放弃的精神资产。你现在要搞“因信称义”,告诉那些满脑子逻辑思辨和历史知识的精英受众,他们得救的可能性还不如旁边那个一直在念“上帝保佑、上帝保佑、上帝保佑……”、看上去不那么聪明的普通信徒。你想想他们什么感受?
更何况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成为原罪,并被赶出伊甸园这个故事,本身似乎就含有一种强烈的暗示——人试图获得智慧、理解上帝这件事,本身似乎就是有罪的。

再往前阐发一下,似乎就是“立场不对,知识越多越反动(渎神)”了,这个思想萌芽在后来的东正教逻辑中确实开花结果。但是你把这话说给公元一、二世纪的罗马知识精英们听,说你们读了半天书都是增加原罪,要忏悔。你让他们怎么肯呢?

以上三个问题,最终导致了基督教会出现了分裂,有一批人(很多是当时的知识精英)分裂出去自立山头,按照自己方式去理解基督教教义,这就是基督教诺斯底派。

其实在基督教诺斯底派形成之前,作为一种哲学观的诺斯底主义已经形成了相当长的时间。诺斯底派因之可以使用一种“六经注我”的方式对圣经进行重新解读。

于是你能看到,在诺斯底派讲述的创世故事当中,上述三个矛盾都得到了顺应诺斯底主义者的解答。

首先,对于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二分问题。诺斯底派认为原初的太一神创造了精神世界“光之领域”,是完美的。而现实世界则来自于次神的次神拙劣的模仿和创造,所以是残缺的、充满丑恶的。

其次,对于善恶二元论的问题,诺斯底派将太一神解释为至善的存在,而将造物神解释为一个充满嫉妒与恶意的凶神,这就更通俗易懂的向其信众说圆了“既然上帝至善,那么恶从哪里来”的事情。

最后,对于知识(诺斯底)和智慧(索菲亚)到底是不是一种良善,人类能否凭此获得救赎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大多数诺斯底派分支,是站在知识精英主义的一边的,他们重述了人类原罪的故事,认为获取智慧果、用爱智慧(哲学)的方式去思考和尝试理解世界,非但不是一种原罪,反而就是真正的上帝的隐秘计划、与他安排给人类的使命。人类最终的归宿是通过爱智慧发觉隐藏在灵魂深处的诺斯底,最终抛弃残破的肉体躯壳,完成精神的飞升。

崇尚精神、追求光明的诺斯底派,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摩尼教,当你在《倚天屠龙记》中读到“熊熊圣火,焚我残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你要知道,这个教义,其实就是诺斯底派的。

你看,通过这一个创世故事,诺斯底派把他们的主张给说圆了。而且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可能有着相当的生命力,虽然拿戈马地古卷这样的经文是到了现代才被发现的。而诺斯底派在基督教历史上一直作为“最初的异端”遭遇最严厉的打压,可是我们却会发现,这个故事的影子,如草蛇灰线一般,在欧洲历史上不断出现。

中世纪有阿尔比异端、到了近代,英国政治家弥尔顿写了《失乐园》、现代我们又能看到《指环王》《魔兽》乃至《星球大战》等作品套用其中的元素,美国畅销作家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中所描述的“光照派”其实也可以算作诺斯底派在近代的某种复兴和继承……

可是我们要问的是,既然诺斯底派曾经在基督教的早期传播中势力如此强大,一度足够与后来的正统教会分庭抗礼,他们讲述的创世故事又似乎更有魅力以征服罗马精英。
那么为什么,诺斯底派的陈述最终只能以被正统教会刻意消灭的异端残卷的形式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呢?
为什么,不是这个派别成为尼西亚大公会议上基督教会最终被选定的官方陈述呢?

这里面有些有关历史、宗教、文化、传播乃至政治更有趣的东西,但本文已经太长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听得话,我们下篇文章再讲吧。

全文完

这篇文章是若干年前写解读《指环王》系列的时候想到的。最初想讨论的是指环王的创世神话到底借鉴了什么原型。

但写着写着,我发现因为涉及到太多历史、宗教、哲学、文化知识,离开《指环王》这本小说的本题太远,只能重开一个系列去写。
最近我在读赵林老师的《共塑·西方文化精神的演变》(很好的书,非常推荐),深感这个系列的写作是有趣而必要的。
我知道我在读者朋友们中已经得号“挖坑小王子”,说要写很多系列,结果坑大多没埋。
我这里不想替自己狡辩,歌德的《浮士德》写了一辈子,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最终烂尾啥的事儿咱也不提了。
只想请大家稍安勿躁,写完西游系列(或者插着空)我会把这个系列也补完掉,甚至由此衍生出一部我眼中的基督教思想史也不一定。
这也是本文为何要在此号上重贴一下的另一个原因。
总之,我曾许过大家的所有文章,将来也都会写——只要我还可以写下去。
另外昨天这篇文章是不错的,大家可以去看看:
牛魔王:就不容我当个岁月静好的妖怪么?
请关注本号并加精,只要我们不走散,山高水长,您容我慢慢讲。

本文一万字,新读或温故的朋友,都感谢您读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忘川边的但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