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根 ▋百家姓之--沈氏 家族起源族谱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至2007年,中国沈姓近600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0.5%,排列第37位。


历史发展


起源演变

沈姓源出有:

第一支源出嬴姓。

第二支源出姒姓

第三支出自姬姓,冉季载之后。

第四支源出芈姓。楚穆王时楚国灭河南固始的沈国楚庄王孙叔敖之子于沈,又封其公子贞于沈鹿,两地后代均以沈为氏。


迁徙传播

沈氏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之间。春秋战国时期,逃至楚国的沈氏族人,仕楚为左司马,并世袭此官,长期居于叶邑(今河南叶县)。


先秦时,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湖北地区,在山西、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迹。东汉时,沈姓进入浙江,子孙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发展成著名的望族。唐朝的两次中原出发南下移民潮中,沈氏为其中一姓进入福建,随后移民广东,明末沈姓始入台湾。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沈姓大约有33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3%,为宋朝第五十四位姓氏。沈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沈姓总人口的33%。沈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和河南,这四省沈姓大约占全国沈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湖南、安徽、河北,这三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9%。全国形成了江浙赣、河南的南北两大块沈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沈姓大约有95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03%,为明朝第十八位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沈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沈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和江苏两省,大约占沈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江西、福建、湖北,这五省的沈姓又集中了14%。浙江仍为沈姓第一大省,约占沈姓总人口的57%。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尤其向浙江集中。全国重新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分布形状。后有小部分迁往台湾和海外。


当代沈姓的人口已达570多万,排在全国第四十九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沈姓人口由95万激增到470万,增长了6.3倍,沈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沈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两省,大约占沈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上海、安徽、河南、广东、湖北、贵州、山东,这七省市又集中了37%。江苏为当代沈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沈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江浙为中心向外散射的分布状。


在近600年期间,沈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区别,向北、中、南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苏浙皖、闽台、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角、湖北东部、江西大部、广东东部、云贵大部、广西西北部、黑吉东段、内蒙古东北,沈姓占当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区达到2.3%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居住了大约66.3%的沈姓人群。在粤桂大部、湖南、江西西南、贵州北部、四川大部、湖北中部、重庆南部、河南东部、山东中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辽宁东部、黑吉中西段、内蒙古东部,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6%一o.39%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4%,居住了大约20.3%以上的沈姓人群。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沈姓的主要郡望为吴兴。


沈姓的主要堂号吴兴、梦溪等。


宗祠对联

四言通用联

三善名世;

四韵家声。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度,宋绍兴年间为余干令,为政清廉,父老为之筑“三善堂”(三善指田无废土、市无遗民、狱无宿系)。下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首创“四声”之说。


四声作谱;

三善名堂。

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度。


三鸣世泽;

八咏家声。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作《登台望秋月》八首,称“八咏诗”。


石灯留待;

云巢成编。

上联典唐朝时期的沈彬,临终指葬地以示家人,穴中一铜碑云:“石灯犹未点,留待沈彬来。”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沈辽,著有《云巢集》传世。


人伦师表;

匡正名贤。

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佺期


永明创体;

叔度同流。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重声律,工诗文,时号“永明体”。南齐沈驎士,博通经史,何尚之叹为“黄叔度之流”。


师资共仰;

泰运初开。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典故。


汝源流彩;

玉渚分华。

全联典指沈氏姓氏来历。



七言通用联

创新声律永明体;

善作传奇不俗文。

上联典指南朝宋朝时期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既济。


定情诗成于博士;

守宫论高出女官。

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真真,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沈琼莲。


泰运初开期偃武;

师资共仰继休文。

全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事。


图书数卷传枢密;

勋业三朝仰历阳。

上联典指沈括。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立阳人沈立,任益州判官,采集大河事迹及古今利弊,著成《河防通议》,治河的官员都以此书为根据。后历官两浙转运使都水监、江淮发运使等。喜欢藏书,神宗曾问及,他报上所藏书目及所著《名山水记》三百卷。


存中仗义争一统;

确士潜心选四诗。

上联典指沈括,曾出使辽国,驳斥辽国的争地要求,维护了宋王朝版图完整统一。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沈德潜,字确士,曾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书。


立志须存千载想;

闲谈无过五分钟。

全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沈钧儒,该联为沈钧儒赠秘书方学武联语。


阿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

采用郭沫若撰赠茅盾(沈雁泳)联。


渔艇到门青涨满;

书堂归路晚山晴。

采用清朝诗人、文学家沈德潜自题联。


武奠霞漳开十邑;

德垂梅圃祝华封。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沈氏祖庙联。庙祀开漳功臣、武德侯沈世纪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威镇南坛,光辉千古;

祈山灵侯,万寿无疆。

此联为福建省诏安县南诏镇沈氏祖庙联。


春兰早芳,秋菊晚秀;

浊醪夕饮,素琴晨张。

采用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沈尹默自题联。沈尹黩,原名君默,浙江昊兴人。


匡正名贤,克驾休文之彦;

人伦师表,岂惟良史之才。

上联典指南朝宋国的沈约。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沈既济。


清操过人,义伦图书数卷;

和气接物,零陵雅气一腔。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人沈义伦。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名人沈零陵。


开垦利民,田熟万家思沈括;

尊生济世,书成一部仰金鳌。

采用安徽省鞠湖县沈湾沈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沈括帮其胞兄沈披规划开发圩田事。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江苏无锡人沈金鳌,曾跟从华希闵研究《诗经》、《尚书》,跟从秦蕙田研究《周易》,跟从顾栋高研究《春秋》,著有《尚书随笔》等。


诗家俎豆不祧,我亦熟休文四声、佺期五字;

胜国衣冠如昨,人当慕青原仪节、石田孝忠。

此联为山西省太原市沈氏宗祠联。上联典出南北朝宋国的沈约、唐朝时期的沈佺期事。“五字”,指沈佺期长于五言诗。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沈永年、明朝时期的沈周事。


家谱文献

谱名编者与编撰方式藏地
浙江武义武义沈氏宗谱5卷沈双溪等修,民国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沈氏族谱18卷,首一卷民国37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瑞金瑞金沈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8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瑞金瑞金沈氏六修族谱22卷沈赞述撰修,民国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湘潭湘西岱山沈氏六修族谱沈先积等主修,民国10年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兴堂沈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天津沈氏族谱6卷沈兆沄等修,清道光28年活字本一册东京国立博物馆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北清河沈氏族谱4卷沈世远撰,木刻活字印本河北省清河县沈儒林村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沈姓历代名人466名,占总名人数的1.0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七位;沈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68%,排在并列第十位;沈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65%,排在第十四位;沈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13%,排在第十位。


沈姓出名人物,最早见于史书的,当数春秋时代的高士沈郢,历史上沈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汉济阴太守沈靖南朝梁文学家沈约;隋朝吴兴太守沈法兴;唐朝诗人沈佺期,武则天时代宰相沈君谅,文学家沈亚之、沈既济,书法家沈传师,诗人沈千运;北宋科学家兼政治家沈括;元朝戏曲家沈和;明朝画家沈周,戏曲理论家兼作家沈璟,文学家沈德符,散曲家沈仕;明清之际戏曲作家沈自晋;清朝两江总督沈葆桢,医学家沈金鳌,画家沈铨,诗人沈德潜,史学家兼文学家沈钦韩,学者沈垚,哲学家兼经学家沈善登,法学家沈家本;民国历史学家兼书法家沈曾植;当代文学家沈雁冰(茅盾),民主革命家沈钧儒,经济学家沈志远,外科学家沈克非,机械工程专家沈鸿果树园艺学家沈隽,作家沈从文,书法家沈尹默,医学兼生理学家沈其震,剧作家、电影艺术家沈乃熙夏衍)。[1]


姓名朝代生卒年籍贯主要成就
沈戎
?—58祖籍安徽东汉初,为光禄勋,九江从事,累迁济阳太守。
沈莹


著《临海水土志》,详述夷州
沈君谅唐朝
湖州武康县684年—685年担任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沈千运
713—756原籍浙江吴兴盛唐天宝年间著名诗人。
沈阿翘


原是吴元济家中艺伎,善跳《何满子[2]
沈约南北朝梁441~513吴兴武康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首创“四声”之说。
沈括北宋1031-1095杭州钱塘科学家、改革家。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沈周明代
江苏苏州吴门画派四家之一。著《石田集》 《石田杂记》等。
沈和

杭州戏曲作家。能词翰,善谈谑,兼明音律。
沈仕明代1488-1565浙江仁和散曲家、画家,能诗,善画花鸟山水。
沈璟明代
吴江戏曲理论家,戏曲作家,官至光禄寺丞等职。
沈德符明朝
浙江秀水文学家,撰有《万历野获编》等。
沈铨
1682—1760湖州德清县创“南苹派”写生画,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
沈法兴隋末唐初
湖州武康出身于江南世家,任吴兴郡守。
沈庆之南朝·宋
吴兴武康将领、太尉,封始兴郡公。
沈亚之唐代
吴兴文学家,善文辞,且能诗,有 《沈下贤集》等传世。
沈佺期唐代
河南省内黄擅长七言诗,与宋之问并称“沈宋”。
沈既济唐代
苏州文学家,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
沈传师唐代
苏州书法家,曾官至吏部侍郎,工书法。
沈度明代1357-1434华亭(上海)书法家,《敬斋箴册》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沈鲤明代1531~1615归德(商丘)政治家、理学家。
沈钦韩

江苏苏州史学家,文学家。
沈德潜清朝
江苏长洲主张作诗应符合理学,有《唐诗别裁》 《古诗源》。
沈永年清代
江苏华亭画家,所画山水能得元代意趣。
沈万三元末明初1330-1379
巨富。
沈国模明末1575~1656浙江余姚王学传人,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沈钧儒

浙江嘉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职。
沈复
1763~1825长洲(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浮生六记》。
沈雁冰

浙江嘉兴革命文学家。有《子夜》 《林家铺子》等作品。
沈从文
1902~1988湖南凤凰县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沈乃熙

祖籍开封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作家,文艺评论家。
沈尹默
1883-1971浙江湖州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
沈曾植清末1850-1922浙江嘉兴书法家。原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
沈启贤
1912-陕西汉阴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沈鸿根
1943
诗人、理论家、教育家、书法家。
沈鹏
1931江苏江阴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编辑出版家
沈南鹏
1967浙江海宁“2009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位列第五。
沈国军
1962浙江宁波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等。
沈行伟
1973浙江慈溪被誉为“民族打印机耗材之父”。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