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行示范这五年:深圳如何打造立体城市全球范本?

王瑜 直新闻
2024-08-28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8月18日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5周年,就在本月9日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迎来五周年之际前夕,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一次会议。


笔者注意到,今年的会议强调“要加快提升国土空间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统筹城市空间结构、规模结构、产业结构,加强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开发、复合利用,加快推进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和‘工业上楼’项目建设,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高品质空间保障。”


作为全国面积最小、产业最密集、人口密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如何“加强地下地上空间综合开发、复合利用”,又怎样做到“高品质空间保障”?




“工业上楼”助企业实“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当世界知名工业设计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保罗·普里斯特曼(Paul Priestman)来到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大族激光智造中心,他并不相信眼前的现代化建筑是一家生产激光设备的工厂——玻璃幕外墙、花园般的鲜花和绿植“与那些巨大而扁平的车间完全不同”、“Impressive!”,普里斯特曼对此充满好奇。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监事会主席王磊(右)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保罗·普里斯特曼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监事会主席王磊介绍,该智造中心的4栋大楼,1层至5层为生产车间,6层、7层用于研发和办公,楼顶空间也充分利用,打造成了“好看+好用”的运动公园。“现在,研发基地和生产车间的距离只有30秒路程。以前,从南山科技园研发基地到宝安生产制造基地,车程在1小时以上。通过每栋楼2层和4层的连廊,园区内四栋楼实现了人流、物流横向便捷、灵活地交互,整体交货周期至少节约25%。” 


深圳以工业立市,但深圳产业用地仅有221平方千米,是上海的40.2%,苏州的28.8%。向上要空间的“工业上楼”规划设计正在成为深圳破解空间瓶颈难题的重要突破口。如原为老旧工业厂房的南山智造·红花岭产业园一期项目,改造后单栋高度近90米,这也意味着27万平方米的老旧厂房,摇身一变成为可以提供70.6万平方米高端制造类工业厂房。


2024年4月1日起,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的《工业上楼建筑设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正式实施。《通则》是全国首部工业上楼地方标准,并作为深圳市工业建筑设计领域的通用标准。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保罗·普里斯特曼感叹:“如果你问一个孩子工厂是什么,他们会画一个大而长的工厂,烟囱耸立在上面。但这里完全不同,我认为‘工业上楼’是很棒的设计。它令这里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工作场所,这对吸引人才非常重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十分明智的,因为公司的价值在于人,在于思维,在于创新。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尤其认同这点。”


地下污水处理 地上绿地公园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多赢




位于地下7.2米、污水处理规模达5万吨/日,可服务约40万人口的埔地吓水质净化厂三期,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厂长葛彦桦介绍,“我们厂占地仅为国家标准27%,把地上空间腾挪建成市政公园,给周边居民提供公共休闲空间。”实际上,该水质净化厂所在位置,曾是一座混凝土预制厂。



如何在场地小、高差大、四周地势崎岖,可用土地十分有限的条件下,不仅建成一座能“隐身”地下的绿色低碳水质净化厂,还在“头顶”加盖公园?葛彦桦介绍:“过去人们都认为水质净化厂土地利用多、资源消耗大,还往往产生邻避效应,而这个项目,采用BIM实现一体化箱体设计,节约土地、节约资源,BIM 设计建造+IOT赋能让建设效率更高、工艺性能更优、工程管控更精细。运营后我们也通过生物除臭装置将污水臭气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来公园的许多市民主动找到我们,希望了解污水处理知识,现在我们专门打造了科普展厅,向市民传递环保理念。”



“深圳之眼”探索地下综合体新样态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活力



与此同时,深圳不断“向下”扎根。实际上,深圳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主要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随之快速生长、壮大起来。其中,作为国内目前最大的轨道交通单体工程、首个实现“五线换乘”的岗厦北枢纽一直备受关注。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不可逆的,比地上空间的开发利用要求更高更严苛,这决定了开发利用要慎重,提前做好统筹规划。”深圳地铁集团规划设计中心总经理孙永海强调在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的不同特性,“岗厦北枢纽能够成为作为在深圳乃至全国的示范性工程,关键在于贯彻系统性设计理念。”


“轨道交通天然拥有地下空间的属性,所以用轨道交通去连接城市,拓展更多的地下空间。”孙永海介绍,目前已在运营的轨道有500多公里,未来五期工程建成以后,城市轨道将达800多公里,加上300多公里的城际铁路“相当于地下建造一座城。通过轨道网络拓展更多地下空间资源,为城市拓展更多更有效的可利用空间。”

深圳先行示范 

从法律法规层面夯实规划基础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顾新说:“深圳的人口规模和土地资源决定了只能采取高密度、集约化、立体化的空间发展策略。”顾新认为,一座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水平,标志着这座城市的综合治理的水平。



由于深圳发展速度快,遇到很多可以说没有作业可抄的现实问题,顾新就此指出,只能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比较棘手的是空间权益的划分,主体责任的落实与我们美丽规划蓝图的一个链接,所以深圳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在2008年深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办法的基础上,我们在2021年的6月又出台了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办法,而这两版法规都是和当时的地下空间规划同步制定的。从法律层面去夯实规划基础,保障规划实施,可以说是深圳在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方面先行示范的一个特点。”


回首这五年,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在更高起点上再出发,深圳不断创造着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发展奇迹。



作者丨王瑜,《大湾区会客厅》导演
编辑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排版丨盘思仪,深圳卫视直新闻编辑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直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