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的,我不完美。”

重师大新闻中心 重庆师范大学 2024-07-16


  全文共 8668 字,阅读大约需要 15 分钟

鲥鱼多刺,海棠无香,月满则亏,花盈则凋。世事总不完美,遗憾和缺陷存在于世间每一处角落。然而,“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正因为不完美的存在,我们才更加懂得谦逊与包容,更加珍惜每一次的相互补足与共同成长。


昨天,是5.25"我爱我”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而今天,虽已跨越5月25日,但爱自己,绝不止步于一日。我们邀请了5位较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那些曾经与不完美较量的经历,他们的“不完美”也许是自身的生理缺陷、是考研路上对自身的质疑、亦或者是对“我不够好”的迷茫焦虑……我们期望读完他们的故事,你也能找到你的答案。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世界上的共振太多

而我的耳朵 永远长向内侧

与自己同频


 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说去吧 


2023级 小Z


我是一名听障生。我曾认为“不完美”意味着残次品,而我就是那个被世俗定义为生理上“不完美”的特例。然而,随着自我和解的旅程逐渐展开,我逐渐明白,不完美并非缺陷,而是生命中独特的印记。


过去,我时常抱怨命运的不公。出生检查的时候,我就被查出听力不过关,但1-5岁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来,就这样,我度过了作为健全人生活的5年。但6岁时的一场高烧,让我的世界几乎没了声音。为何命运偏偏选中了我?为什么我无法像身边的伙伴们那样过着平凡而正常的生活?在最初听不到声音的那几年,这些疑问一直在我心中紧紧萦绕。小时候还什么都不懂,只是记得家里人经常带我去看医生,大人们的泪水也总是无声地触动着我幼小的心灵,那时我想,未来的我一定很难与命运和解吧。


命运的不幸总会催生一些心灵的脆弱,委屈自然也是常有的


中考时想要申请听力免试,整个学校几百号人只有我一个人需要申请,我只能一遍又一遍跑去教务处,寻找相关领导,想要求助别人帮忙打电话,然而,那次我遭遇的却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冷漠与质疑:“为什么别人都没问题,就你需要这样的特殊对待?”他的声音不大,落在我耳朵里更是没有多少音量,但却如同重锤般击打在我的心头。


在家乡,奶奶总是告诉我,不要使用手语,更别提自己认识聋人,我明白她是想要保护我。但这样的叮嘱,却让我感觉自己的听力障碍仿佛成了一个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我在拍夕阳 朋友在拍我


从小到大,最想听到的不是我不一样,而是我没什么不一样。


一路上,不解与误解常伴,但我也感受到了很多温暖与爱。初中时,班里排练朗诵节目,我自认为没有上台的机会,果然报的名单里并没有我,但老师什么都没说,只是每天都会叫我一起去排练,最后竟把朗诵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重任给了我,那一刻我明白,他们在尽力地接纳我,把我当成班级里的一份子,总有人不管怎么样也想拉我一把。


大学生活成为了我人生中的转折点。我始终认为,进入重师读书是我迄今为止做得最正确的决定。大学以前,鼓励也有,但是很少。进入大学,太多太多的人会鼓励我,觉得我很厉害,能力出众,做事出色。因为所学专业的特性,我有幸结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老师和同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


和大学认识的朋友们在一起


渐渐地,我也开始尝试去做更多的事情。因为晚戴助听器,我错过了语言康复的黄金时期,现在我会刻意多说多练,抓住每一次能够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上台主持


曾几何时,我怀揣着成为医生的梦想,却被现实限制了追逐的脚步。但进入大学以来,我遇到了各式各样和我一样身体有缺陷但依旧出色的人,他们让我意识到,我们这类群体也可以这么厉害,有这么多可能性!



“除了听,我们什么都可以做”


我想向他们靠齐,“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进入大学不到一年,我的志愿时长已经突破200小时,我下定决心,“尝试”和“勇敢”两个词一定会是我接下来人生的主旋律。


做志愿者活动中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被迫长大的,但回头看来,这也并不全然是什么坏事。从弟弟妹妹出生的那一刻起,“你要懂事”这四个字就印在了我的脑门上,比平常人多一些敏感心思的我,不得不承认它们好似一根细针刺向了我内心的柔软。前段时间有人问我,如果时光倒流,我会对小时候的自己说些什么?思考良久,我最后回答她,也许我会温柔地告诉那个小小的我:“没关系,碗、杯子摔了就是摔了,不用自责。”


是啊,没关系啊,命运降临就是降临了,接住就好了。


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已经开始慢慢接受自己身上所谓的“不完美”,并与自己和解。当我开始勇敢地走出舒适圈,我越来越觉得所有的“不完美”都是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接纳自己,人生那么长,千万不要被自己困住,要为自己而活。


“世界上的共振太多,而我的耳朵,永远长向内侧,与自己同频。其他万籁芸芸,我不听,那就只是声音。”我相信,只要我想,我依然会有幸福美满的一生,我照样可以光芒万丈。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只要你想

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路

沿途的风景同样独具魅力 妙不可言


 你有自己的时区 


2021级 小树


我是小树,大三,现在正在实习。


刚上大学之际,正逢疫情,研究生热席卷高校,我也顺势想着之后要不也去读一个研究生吧,在那之前其实我并没有过读研的想法,但实际上“想读”跟“能读”是两回事。


因为很早知道“文科生”身份在当下社会的局限性、想着要有一门手艺支撑自己的底气,大学期间我忙忙碌碌做了很多尝试。大一时我加入了很多跟专业相关的校级、院级组织,一留便是三年。


慢慢地,我逐渐意识到这份选择几乎占据了我大量的个人时间,我无法平衡好工作和学业之间的关系。我放弃了平时阅读的爱好,也慢慢忘记了该怎么学一门陌生的课程,除了期末考前的突击复习背书,我丢失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显而易见,我的成绩也是忽高忽低,这意味着保研离我越来越远。


我也慢慢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漩涡,流量焦虑常伴左右。因专业课程考核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运营各大类新媒体平台,流量成了课程评分的唯一标准,我已经记不清运行过多少个类型的账号了,它们大多数的结局是“扑街”,偶有几个数据亮眼的作品,但与班上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同学,却手握高粉丝、多流量的账号相比,还远远不够,我甚至迷失在了是内容至上还是应该流量至上的迷雾里。


今年1月,是我最近一次参加的大学期末考试,印象中复习周的那段时间是写不完的课程作业,机械的整理复习资料,极度缺乏的睡眠和重复的背书。到后期只觉得嘴巴在动,脑子已经死机,只觉得复习的时候时间过的好慢好慢,似乎过了一个世纪不止。


大理的日出


考完之后就立马不管不顾跟朋友们直奔大理。那天在洱海边感受日照金山时,我偶然间发现自己刘海中乱入了一根刺眼的白发,我不可置信地拎起那根头发,左瞧右瞧最终接受了自己年纪轻轻就因用脑过度冒出来了白发。但是洱海边的日出、海鸥的亲近,忘却一切的空白大脑……让我异常享受那一刻,在大理缺氧易嗜睡的环境下我收获了近几个月来难得的安稳好觉,让我感慨“活着真好”。没有学术追求也好,数据不起眼也罢,想睡个好觉并没有错,放弃考研也可以,我跟自己和解。



不知何时长出的白发


前段时间也有大二的学妹站在人生选择的岔路口问我,我是从什么时候决定要毕业直接就业的,她像曾经迷茫的我一样问我:“是不是每个人到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就会想明白之后的路要怎么走了?”我想现在我有了答案。


对人生的把控只能尽可能让它走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但何为正确我想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你跑得快,22岁成功上岸研究生、公务员、公费师范生……身边全是赞叹;你跑得慢,30岁还在路上追求梦想,身边也许会有不少揶揄。有的人为了获得更优渥的生活体验,在当下的社会秩序里奋斗了一生;也有人放弃稳定的工作,背起行囊走遍大好山河。


想成为怎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所谓的“绝对正确”和“完美人生”,一切不过是前人的经验,只要你想,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路,沿途的风景同样独具魅力、妙不可言。


坚持读书打卡


于是我慢慢接受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早上7点钟起床,也不是每个人可以忍受苦坐冷板凳的煎熬。一碗饭根本无法衡量一个人的胃口大小,有人喜欢狼吞虎咽,有人喜欢去细嚼慢咽,允许别人做别人,也允许自己做自己。所以接受世事无常,接受分道扬镳,接受力不从心,接受困惑不安,也接受焦虑遗憾,允许一切发生。


现在的我很喜欢当下的节奏,除了实习工作和部分部门工作,我空出来了很多我的个人时间,这些属于我的时间全部被我用来做自己一直以来都很想做的事。我重拾阅读,坚持每周至少阅读10小时,我也尽量给每本阅读完的书写一个书评,迫使自己保持思考的能力以及对文字的敏感性,这么做只是单纯因为“我喜欢”。


此外,我还开始慎重学习了自初中起就想学的日语,慢慢地,新标日语初级上的学习也已接近尾声,没有难捱与放弃,因为做自己喜欢的,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


背日语单词


未来的事谁都说不准,但当下拥有健康身心的我,是拥有无限快乐的。活好当下,并为之感到满足和快乐,3000元也能花很久很久。






做好自己该做的

剩下的交给时间自然会有答案


 雨季不再来 


2022级 小K


晚上九点零八分,离最后一堂课结束还有两分钟,老师已经不再讲课,只是提醒我们下一节课又需要一个小组上台汇报。教室的灯光打在前排同学的脸上,并不斑驳,只是有一种透彻的明亮。我突然感觉到一阵空虚,不是未完成某件事,浪费光阴的空虚;也不是举目四盼,无人述说的空虚,它像是一种踌躇,一种小满后的踟蹰,像群象走进迷宫。


从进入大学开始,这种空虚就愈发明显地缠绕着我,所以我为自己找了许多事,我加入不同的学生组织,我写稿投杂志,去参加辩论比赛,去参加志愿服务,每一项我都努力想要接近完美,直到我去支教,去到那个遥远小县城的学校。



支教的学校


当我辗转大巴几个小时,穿过一座又一座群山,终于走进支教的小乡村,孩子们围着我,稚嫩的脸庞写满了激动与新奇,夏季山涧的清风也难掩他们的燥热,他们问东问西,像是把对于世界的求知欲一股脑地抛了出来。


课堂上,让每个孩子们写了一句诗,拼接成了一首诗


他们是高山的儿女,高山塑造他们的同时也窘限了他们的天空。支教还没开始,孩子们就给我上了第一堂课,我被他们直白而无忌的语言冲得七零八碎,身在这样的时刻你必须要承认自己的渺小,就像许多年前,老师给我们讲庄子,讲他的《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那时我还懵懂,认为无限与广袤才是最大的成功,所以我努力追求完美,直到我走过一部分山水,来到这群孩子身边,我才明白,自然天地是可以趋向完美的,但人却绝对存在属于自己的狭隘。


支教第一夜,我躺在学校安排的宿舍床上,木制的床一翻身就发出咔哧咔哧的响动,我的队友水祥在黑暗中同样睡不着觉,他翻身下来,“我们去学校走走吧”。水祥是我极佩服的人,他下定决心要去做的事就绝不拖泥带水,高考失利后他不顾家人反对选了一所横跨家乡几千公里的211,他孤身一人来到一座陌生的东北城市。水祥告诉我高考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感觉到人生是不可能事事如意的,有时候命运会让我们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局限。


带孩子们用树叶用花朵,用自然界的东西画一幅画


我被水祥拉着走到宿舍楼外,川西的夜晚,天空通透,我们躺在乒乓球桌上,抬头繁星映入眼帘。这是我的第一次支教同时也是水祥的第三次支教,他从大二开始接触支教,每年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回到这里。他告诉我短期支教的意义,他说在孩子面前,我们不用处处完美,去做真实的自己就好,因为真实自有雷霆万钧的力量。


两周的支教很快就结束了,离开时,孩子们像刚来时那样围住我,“老师,您还会再回来吗?”说这些话时,他们笑容纯真,我没有第一时间回答他们,我告诉他们,我把想说的话都留在了一封信里,等我走后这封信班主任会交给你们。


时至今日,我已经忘了这封信里面具体的内容,但我始终记得一句话,我把这句话放在了信的最后,“打翻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的要把牛奶打翻”,这并不是一句适合摆放在结尾的名言也并不适合去给小朋友们看,但我还是把它写了下来。因为这就是我想告诉他们的,当一种结果无法改变时,接受也许才是最大的力量,这是我在这次支教里和同伴,和他们相处收获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学校附近的一条小路


过往的岁月里,我一直很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所以我小心翼翼地去做着每一件事,我对同伴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尽量去满足,我想在一件事中做到最好,想收获每个人由衷的赞美,但人不是机器,他无法像齿轮一样精准契合到每一个生活的缺口。


支教结束后,我回到了学校,新学期伊始,“十佳歌手”“三好杯”“金色之秋”等各种活动和策划又如巨浪般向我奔涌而来。但这次我决定为自己做减法,我不再执着于去得到各方的称赞,我不再像苍蝇般四处乱撞,我只是不断告诫自己要沉下心去,如果想迸发出无限的能量,就必须先接受有限的自己。


其实大部分人和事都只是我们生命的玻璃窗上缓缓滑过的雨水,在经历那么多雨季过后,我不再乞求雨季不再来,我只是接受很多的事与愿违,然后做好自己该做的,剩下的交给时间自然会有答案。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

而我跟随心的声音 选择了其中一条

因此走出了迥异的旅途


 选择自己的路 


2020级 一闪一闪亮金金


被迫长大,未来的路怎么选?


进入了大四,即将脱离学生身份的我在一夕之间被迫成长为了一个“大人”。考研、考公、找工作、事业编、国企、央企、媒体……未来是继续求学,还是选择工作?是选择体制内求安稳,还是迎接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摆在我面前的路有很多,最终我选择了继续求学。


我本科的专业是我热爱的新闻学,即使我知道新传考研的难度位于超一线,即使我明白我考上的概率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渺茫,我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这个学科,并且冲刺了一个拥有着顶尖学科的“旱区”211高校。


实习结束后,我来到了我的大四。拒绝了重庆当地一家知名媒体的offer后,我开启了复习生活。但是学习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在长时间职业化的实习体验中,我慢慢忘记了该怎么学一门课程,我丢失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无论是碎片化的阅读习惯,还是随时待命的工作常态,都让我难以静下心来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非常低,焦虑充斥着我的内心。

备考期间图北楼走廊背书


放手一搏,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三个月的时间考研,考的还是最卷的专业,说实话压力很大。但是此时我已经想好了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喜欢新闻,我想上学,我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哪怕我今年考不上又怎么样呢,我学到的每个专业知识、看过的每一本书、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最终成就我的气质和风骨。


三个月的备考时间很短,我不得不对复习重点做出取舍;三个月的备考时间很长,从炎热到寒冷,起起落落,是无数次灰心和咬牙坚持。九月份天气很热,我忍受着蚊虫的叮咬,沉静下心学习;十月份秋风萧瑟,比秋风更让人心寒的是目标院校更换参考书的消息,原本的五本参考书换了三本,并且增添了两门新书,这无疑加重了我的复习负担,命运似乎格外的喜欢和我开玩笑,我又一次质疑起了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然而我没有放弃,而是抱着放手一搏的想法:“这次考不上我也认了,我偏要一条路走到黑”;十一月、十二月份冬天来临,我在四面透风走廊中,在与寒意对抗中,咬着牙坚持学习。



下了大雨没有伞,背书到凌晨一点左右的一天


考前的最后一晚,我写下了一张纸条“我一定能考上”并把它塞到了图北楼的墙缝里。那个时候我想,就算今年我没考上,明年我就再来一次,千山万水我也要赶回重师将它取出,这是我和自己的约定。


考研前最后一天背肖四


尘埃落定,各花自有各花香


12月25日,交上了最后一门专业课16页的答题卡,我的考研最终落下了帷幕。结束考研之后我去了川西,我见到了雪山、冰湖、旷野、牦牛,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鱼子西上我见到了日照金山,在那一刻我在心中祈求,希望我今天选择的路日后永不会后悔。


很快,笔试成绩公示出来了,387分,看到这个成绩的那一刻我流不出眼泪,我知道我和第一志愿无缘了。果不其然,我距离院线差了四分,伴着疲倦与不甘,我踏上了调剂的道路。调剂相比第一志愿而言更加残酷,真正千军万马,大浪淘沙。幸运的是,命运没有辜负我的努力,在煎熬与等待中,我通过调剂成功“上岸”,继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之后我又成为了家里第一个研究生。


考完试去川西放松


在大四这一年,我经常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感到恐慌、质疑。在考试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想,如果当时高考选择了公费师范生会怎样、如果自己选择进入媒体会怎样、如果自己选择考公务员会怎样……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我们不能拿现在既有的认知去要求过去的自己,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的糟糕,人生的容错率也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小时候我会因为打翻了牛奶而害怕的哭泣,高中时我会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惶惶不可终日,大学时我会因为没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感到羞愧。我是一个坚强又软弱的个体,我身上既有坚持的毅力同时又有偏安一隅的惰性,我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如果你现在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也为自己的未来而感到困惑,不妨把心态放轻松。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我们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跟随心的声音,选择了其中一条,因此走出了迥异的旅途。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次体验

完美与不完美

似乎并无分别


 过去的我让我的灵魂更完整 


2022级 y


传说每个灵魂在投胎之前,都是翻阅过今生的剧本才做出选择的。我曾无数次在深夜拷问过我的所谓灵魂,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剧本。尤其是在奶奶和父亲相继在我即将高三那年离世后。面对家庭的变故,曾经简单的“团圆”变成了镜中之月,再也无法触及。


时光荏苒,一路走来我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那个遇见什么事情只会哭着写矫情小作文的小孩,而是一个会自己思考办法努力解决它的小大人了。但每当遇到困难或迷茫时,我还是会感到害怕,不敢失败,担心一回头发现身后没有助力,只有盼望着我成功的眼睛。


可事实不是这样的。身边的人一直都对我有着无限的包容和掩于唇齿的爱,他们给我自由去放手一搏,是希望即使他们不在了,我也有能力去照顾好自己。但只要我迷茫或者无助时,他们都在我的身后,从未缺席过。


进入大学后,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期。那时的我,外表看似平静,内心却时常波涛汹涌。这样的情况是从我开始经济独立后才逐渐转变的。那天做完兼职坐公交回家的路上,我听着喜欢的歌写完了论文作业,QQ弹出我被评上部门先进个人的消息,而恰好那一刻,前几天咨询的没报太大希望的远程文案运营的兼职也向我发来了offer。


兼职回家路上看见了很治愈的晚霞


下车之后,我走进了一家最近的便利店,在货架上认真挑选喜欢吃的零食,最后用刚刚赚到的钱付款。再把购物车里给家人们挑选多日的礼物挨个结账,给一直安慰我的好朋友们发红包请喝奶茶。虽然礼物不贵,红包金额也不多,但那天却感觉格外幸福。虽然不是第一次赚钱了,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强烈的开心。或许是因为从前也曾构想过此景,而现在的我已经实现了一小部分,恰恰是这一小部分重塑了大部分曾经破碎和怯懦的我。


我那么不喜欢做计划的人,不知道哪天起开始计划行事。曾经总是“月光”的人,不知何时有了些许存款;那么对钱没有概念、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不知道哪天开始会因为要不要买一件衣服而纠结半天;那么不愿意把伤疤放在公共场合给人看的人,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可以轻描淡写地说出口,甚至一次又一次地揭开。


一只小猫 踌躇了一会儿跑过来跳到我身上 非常开心


可我好像也并没有因此感觉到不快乐。我有了自己的积蓄,是我自己挣来的,尽管不多,尽管很慢;我安葬了一只小猫,原来三百元就可以给一条生命作一个好好的告别;我会给自己买花,原来十元就可以拥有一把鲜活的生命,买到快乐;我还帮助过一位饿了很多天肚子的老奶奶吃上了一顿饱饭……好奇怪,他们好像与我壮阔伟大的梦想都毫不相关。


我要得诺贝尔奖,我要成为大作家,成为一个大编剧,成为大明星,成为大歌星。真心的、滑稽的、说着玩玩却突然成真的、有些可笑或是不自量力的。可这些宏大带给我更多的却是一种说不清楚的焦虑,唯有这些微小到顺手就能干成的事情,却无数次地带给我前进的动力。


我还有什么不满足和不幸福的呢?我能够因为这些小事而感动流泪,我身体仍然健康,我的身边还有那么多真心地希望我好和爱着我的人……我接受了人生的“不完美”吗?也未必。只是回头望时突然发现,我说不出“完美”的样子,但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去定义我人生中的“完美”。什么是我的“完美”呢?如果把人生当作一次体验,完美与不完美,似乎并无分别。


和家里人散步回家的时候 花了十块钱

得到了一大把鲜活的生命和家人的笑脸


我突然知道了“上一世”的自己同意演绎这个人生剧本的原因。无数次地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她希望我可以,也相信我可以。她说,不用着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她说,因为生命还在血管里自由地跳动。至少还有生命在血管里自由地跳动。曾经被死亡困在大雨里的那个小女孩,在某天因为生命而走出了那场大雨。


我和16岁时所期望的一样更勇敢了,即使依旧会羡慕他人的圆满,即使依然一事无成,可我的衣柜里已经有了一件毛毯,上面写着:允许悲伤、允许起球。



不完美就像瓷器上的裂纹,它不是瑕疵,而是时间的见证,是故事的承载,更是美的另一种诠释。


人生每个阶段总有些不完美,回过头其实也不过尔尔,但正是这些和不完美的对抗,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为真实、最为深刻的印记。


每一天,都是爱自己的日子,每一刻,都值得我们呵护和倾听内心的声音。无论何时,请记得爱自己!



·END·

排版 | 刘耀杨

封面 | 蒋欣蕾

执行编辑 | 蒋欣蕾 唐晓娟 谭钧 常晨

责任编辑 | 胡帆 孙小珂 


声明: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中心推送内容除注明原创内容之外,其余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3-65362723。


 往期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