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姜广富:回荡在乡村上空的吆喝声

姚小红主编 作家荟
2024-09-03


作者:姜广富

记得小时候,一些商贩穿梭于乡村之间,只要有商贩到来,我们这些顽皮的孩童都会尾随其后看热闹,成了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卖小鸡大叔长长的扁担挑着两个大箩筐,箩筐盛满了“叽叽喳喳”的小鸡仔,一个个毛绒绒的,讨人喜欢,两个箩筐随着扁担上下颤动,挑箩筐大叔进村就喊“小鸡……了嚎!卖小鸡……了嚎!”那声音嘹亮清脆,原汁原味,回味悠长,吆喝声在村子上空回荡。

大娘婶子听到卖小鸡的来了,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计,来挑选小鸡,小鸡不光能买,没现钱的还能赊,大多买小鸡人家不付钱,先赊着账,过麦后卖小鸡的来收账,村民们讲信用,分文不欠,没有收不齐的小鸡钱。

“锵剪子来……磨菜刀!”磨刀师傅如同高音喇叭似的吆喝声在乡村响起,其声抑扬顿挫,圆润洪亮,富有节奏。村民们知道来了锵剪子磨菜刀的,把生了锈的剪子,砍出豁口的菜刀,交给磨刀师傅打理,又是锵,又是磨,敲敲打打铆上轴,发轴的剪子变得灵活,生了锈的菜刀被磨得铮明瓦亮,菜刀也没有了缺口,锋利无比,工钱吗好说,有就给,没有拉倒,无本生意好做,给钱的也就一毛两毛的。还有的回家盛上碗热饭,权当抵了工钱,乡下人厚道实在,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麦收季节到了,卖杏的来了,嘴里吆喝着“秤甜杏了,甜杏!”从甜杏上市算起,一个夏天,卖烧瓜的,卖甜瓜的,卖西瓜的,卖核桃的,卖柿子的商贩,接连不断,吆喝声一浪高过一浪,往往是,村西头卖甜瓜的声音刚停,村东头卖西瓜的声音又响起来,此起彼伏,吆喝声不断,为乡村平添了几分繁华与热闹。

以上的商贩来村里,我们只是跟着看,让我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夏天的冰糕,卖冰糕的商贩多半是城里人,他们穿着人造棉布料的白褂子,头上戴顶用草帽辫做成的草帽,“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印在帽子中间,白褂子配帽子,洋气得很。他们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货架上驮着白木箱,冰糕上还盖着白色小棉被,保护着冰糕不融化,冰糕都是食品厂加工的,白开水里放糖精,再加点色素冷冻而成。赤日炎炎的盛夏,能吃上根解渴拔凉的冰糕该是多么的惬意,甜甜地、透彻心扉的凉爽。

一块冰糕需五分钱,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五分钱也拿不出来,只好跟着卖冰糕的撵,馋得直咽口水,大人看着孩子可怜,慷慨解囊给买一块,有的家中没现钱。从缸里挖一小瓢麦粒,换几块冰糕,麦粒不能挖太多,那可是一年的口粮呀!冰糕又不能当饭吃。

我和小伙伴们避免没钱买冰糕的尴尬,自己动手,上树收集蝉蜕皮,一个夏天积攒下来也能卖个一两块钱,有了小金库,只要来了买冰糕的,不愁没有冰糕吃。有时还多买两块,让爹娘也尝尝冰糕的凉爽。

离开家乡后,再也听不到亲切而又熟悉的吆喝声了,多么向往那个虽然贫穷,但又充满希望的年代。现如今,即使下乡卖东西,也被电喇叭所代替,大嗓门的吆喝声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小喇叭虽然省气力,却不如乡音浓郁地吆喝声感到亲切熟悉,因为,从那高亢地吆喝声里,能够唤醒尘封在心底的乡愁。

2024年8月10日

作者简介:姜广富,系泰安市作协会员,喜欢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是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兵。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关注《作家荟》

作家荟启事


稿酬规定:

1.2024年2月1日起,文章采用后,稿酬5元;一个月内,在公众号阅读量≥500的,稿酬10元;阅读量≥1000的,稿酬15元;阅读量≥1500的,稿酬20元;阅读量≥2000以上的,稿酬30元。

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5元以上者70%发放给作者,5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

2.稿酬和赞赏在下月上旬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当月稿酬。

3.采用作品都将在《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大平台发布,要求原创首发作品,非原创首发请勿投寄。

4.《作家荟》微信号stzx123456789投稿邮箱:125926681@qq.com

《写乎》微信号:hongyupt投稿邮箱:499020910@qq.com



点个好看,好运连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作家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