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维特根斯坦:哲学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点击蓝字关注👉 哲学之路 2020-09-07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生于维也纳,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从1939年至1947年,维特根斯坦一直在剑桥大学教书。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数学基础研究》等。罗素把维特根斯坦视作“天才人物的最完满的范例”:充满激情、深刻、强烈、咄咄逼人。

编辑:哲学之路(zhexuezhilu)
天才并不比任何一个诚实的人有更多的光,但他有一个特殊的透镜,可以将光线聚焦至燃点。
我像一个骑在马上的拙劣骑手一样,骑在生活上。我之所以现在还未被抛下,仅仅归功于马的良好本性。
我们总是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维特根斯坦教给我们:我们是怎么看待快乐的、怎么看待世界的、怎么看待友谊或者爱情的……


哲学通过消除掉这些迷惑,最后看到我们实际上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作者: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 01 —

130年前诞生在欧洲文化中心的天才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叫卡尔·维特根斯坦,本来家里不是什么显赫人家,但是他父亲独立打拼,成了中欧的一个钢铁大王,成为了巨富。但是在欧洲当时的文化背景,他们家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暴发户,恰恰相反,是一个很有传统的贵族之家。维特根斯坦少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但是他父亲非常严厉,对自己、对周边的人以及对孩子都很严厉。


这种严格倒不在于维特根斯坦父亲有多凶暴,而是从小就培养了一种极高极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另外一本传记书的说法是,他们家里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在道德上如果有任何不完美的做法,就会感觉到是人生的整个失败。这种感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几乎没有的。


当年的维也纳也是如此。他出生在1889年,跟海德格尔是同年,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两位哲学家是同年出生的。世纪之交时,大概100年前,维也纳的确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当时维也纳成为欧洲的一个文化中心,各行各业,从艺术到音乐、到建筑、到诗歌、到文学、到哲学、到经济学、到科学,那么一个小小的城市人才辈出,都是一流的人才。


100年前的维也纳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维特根斯坦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和文化环境中长大,这和我们的时代的确形成了明确的反差或者对照,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个特别平庸的时代,或者说我们的生活目标差不多是能够把日子过下来、过好、过得有点小确幸,就已经挺好了,如果不是特别下作、卑劣,就可以很自我满足了。当时人对自己的要求、对精神领域的创造是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渴求就不会有维特根斯坦,也不会有当时其他的哲学家。


说到他个人,维特根斯坦一开始是学工程的。他父亲也希望他学点实实在在的东西,他父亲是一个很实干的人,也爱好艺术,资助了维也纳一整批艺术家,从童话家到诗人,但是他是一个实干的人。维特根斯坦本人有工程兴趣,而且在这方面有才能,他通过学工程,开始做发动机,当时飞机刚刚问世,刚有飞行器这个说法,其中牵扯到大量的数学,他通过数学慢慢地对数据基础感兴趣(有时我们把它叫“数学的哲学基础” ),对数理逻辑、数学基础感兴趣,又逐渐对逻辑感兴趣,因为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数学的基础是逻辑,他就开始钻研逻辑。


他本来想跟弗雷格学习,但是弗雷格没有接受他,把他推荐给罗素,这个推荐也挺好的。当时弗雷格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一个教授,没有人重视弗雷格,包括同一个大学的同事都不知道弗雷格干些什么。所以维特根斯坦在挑老师时非常有眼力,弗雷格把他推荐给罗素,他后来是跟罗素学习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幸运的选择,因为剑桥几乎始终是哲学的中心。


维特根斯坦从工程到数学,从数学到数学基础,从数学基础到逻辑,从逻辑到逻辑哲学,然后到哲学,这是他大概走的路子。大家爱好哲学从来都是各种各样的进路,有的人从宗教来,有的人从文学来,有的人从科学来。维特根斯坦走的是这样的路子。这样的路子会有些路径依赖,每个思想家的风格不尽相同,有时跟走的这个路有一点关系。


无论他在剑桥受到多少影响,但他是一个孤独的思考者,一个思想家主要的思想需要坐在那里,沉浸在里面。从我们现在能掌握的资料来说,他的思想发展得非常迅速,几年之内就从逻辑哲学的门外汉变成了逻辑哲学的专家,他的一些想法跟他很亲近的人,包括罗素已经觉得他有很多问题要向维特根斯坦讨教,或者至少罗素发表自己哲学观点时都会尽量问维特根斯坦的意见,如果维特根斯坦表示反对的话罗素就会非常沮丧、警惕,会反复地重新掂量自己的学术。


— 02 —

哲学:一个没有定论的学科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哲学家经常就不同的哲学理论反复的辩论,这是哲学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跟……科学发展不同,科学是在前沿上争论。数学前沿会争论,但是二次方程有什么可争论的?去学就可以了。但是哲学永远在争论,这种哲学争论会把我们带到很远,尽管外行看来是细微末节,但我们无法评论它是细微末节还是关键支点。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家的纯理论争论没有兴趣,他的兴趣在于,这些争论背后所有人在思考问题时都有可能是这样思考问题,人类观念中有些共通的扭曲的倾向。


— 03 —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语言哲学至少有两种明显不同的意思,一种理解语言哲学的想法是,语言现象是我们种种现象中的一种,研究语言现象的哲学就是语言哲学,那么如果研究货币就是货币哲学,如果研究的体育就有体育哲学,这就是分门别类的哲学。


语言哲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意思,我们一开始哲学研究货币、研究法、研究体育、研究各种问题,但是当我们对这些问题慢慢深入之后,发现哲学归根结底是研究语言的,这是对语言哲学的另外一种理解,就是哲学归根到底是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是后一种,前一种好理解,难理解的是后一种,就是为什么归根到底是研究语言的呢?但这的确是维特根斯坦非常明确的想法。


他一开始就在《逻辑哲学论》里说一切哲学都是语言批判。我引用了这么两句话,维特根斯坦说哲学的探究,探究的不是现象,而是现象的表述方式。这样的话是在这样的上下文中说的。


你说什么是时间,这是很困难的问题,但是爱因斯坦已经解决了什么是时间,新的量子理论又提出了新的时间理论,维特根斯坦说这些都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探究的不是那个意义上的什么是时间,我们探究的是我们怎么言说时间。什么是意象?他说我们并不是看我们有意向的时候有哪些心理活动,我们要探究的是我们怎么说到意象。这个思想你要不掌握,那《哲学研究》真的没办法读,因为它是贯穿的。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 04 —

维特根斯坦教给我们什么


现在如果你愿意,古人幻想的快乐丸很容易,你上医院去,马上就可以让你快乐。但是什么叫快乐的这个概念问题?我们是不是人人都追求快乐啊?你说是人人都追求快乐,那么梵高追求的是快乐吗?你说他是,他虽然很苦,但是他很快乐。


苦中作乐跟乐中作乐是一回事吗?这些都是问题,这些是快乐的概念问题,科学不回答这些问题,科学家对这个不太感兴趣,弄得最后整个社会都不感兴趣了。


哲学家不在那个意义上研究快乐怎么产生的,他也做不了这个事,他先研究什么呢?他研究的是我们是怎么看待快乐的,就是我们不研究快乐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研究的是我们是怎么看待快乐的。


什么叫我们怎么看待快乐?比如快乐重要吗?是不是人人都追求快乐?如果快乐跟道德相冲突的话,我们是要坚守道德呢,还是追求快乐呢?这些都是我们对快乐的看法。


维特根斯坦与他的学生们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但是哲学家并不教给我们应当怎么去看待快乐,哲学家探究的是我们事实上是怎么看待快乐的。这又把维特根斯坦这类的哲学家跟教给我们应当这样、应当那样的哲学家分开了,他不教给我们应当怎么样,这个很古怪,但我个人是同意的,他教给我们,我们是怎么看待快乐的、怎么看待世界的、怎么看待友谊或者爱情的。


但是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高度科学主义的世界,大多数人明着或暗着或不由自主地思考这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碰到什么困难,要么我们就是求神拜佛,要么我们就求于科学,或者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能求于科学,我们就求神拜佛了。智性世界中好像只有科学的方法能够把我们带向真理,除了真理之外好像就没什么重要的东西了。


哲学想弄清楚的不是世界是怎样运作的,而是我们是怎么看待世界和我们自己的,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是我们最难看清楚的事情。


— 05 —

当我们谈论水的时候

我们谈论的其实是世界

本文由微信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我们形成水这个概念不是用来研究水的,不是有水的概念就可以更好地研究水,不需要!我们有“水”这个名称就够了,我们知道这是水,我们就开始研究水了,跟有没有水的概念完全无关。


那么有水的概念,是我们通过水来理解这个世界的。我们会看到世界有流动和静止之分,有滋润与灌溉的感受,如果没有水这个概念,你就很难会形成滋润和灌溉的感受,什么叫滋润?什么叫灌溉?什么叫流动?什么叫静止?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水银去研究,但是事实是我们通过水的概念去理解滋润、灌溉、流动、静止的。


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滋润、灌溉、流动、静止来形成水这个概念吗?没有错!概念都是拔出萝卜带着泥的,一个套着一个形成的,最后是形成一套概念和一个概念网。我们最后是拿这样的一个概念网。因为有了这样一整套概念,这个世界才变成一个可理解的世界,水这个概念是用来理解世界的,不是用来理解水的。


我简单总结一下维特根斯坦的思路,从语言到了概念,我一开始讲维特根斯坦重视的是语言研究,实际上最后是重视概念的研究和机制的研究相对照的,进一步这个概念是我们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我们之所以弄清楚概念,它是用来理解世界的,但是理解世界是个科学的工作。


问题是我们真的是这么理解世界的吗?还是我们自以为是这样理解世界的?这时候好像《哲学研究》看起来像是一本研究语言的书、研究语言的方方面面的书,断然不是!它在探讨哲学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是怎么理解世界的,我们以为我们是这么理解世界的,但是真的吗?它在揭露各种各样的幻象。


包括我们有很多种动机,使得我们对世界的真实理解是隐蔽的,结果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是一个困惑的世界,是经过了层层粉饰之后的世界,我们总是看不见这个世界的真相。维特根斯坦的意思是这样的:哲学通过消除掉这些迷惑,最后看到我们实际上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哲学家诊治一个问题,就像诊治一种疾病。哲学不是要提供理论,不是要教给你新东西,是把疾病去掉,使你恢复为一个健康的人,这种健康是智性上的健康。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哲学,也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也就是想知道我们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要活一个清楚明白,其它都是次要的。而这件事情,似乎也只有哲学才能真正让你办到。


哲学的智慧河流,发源于往哲先贤们的辩论与洞见,影响了科学、宗教、艺术等人类文明成果至今。面对源远流长的哲学史,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我们需要一位专业、有趣的“摆渡人”来导航。

为此,哲学之路联合三联周刊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姜宇辉教授,带来了《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愿你可以从哲学思考中认识如何活着,以及活着的意义。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大 咖 推 荐  

扫描海报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