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结交高校“好友”,不止缘于近

江小北 南京江北新区
2024-09-08


“我们将与江北新区共同打造高质量一体化教育板块,合作开展科技人才双聘工作,共建生物基材料研究院、江苏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产业基地、南京工业大学—江北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在前不久举行的“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江北新区”校地融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郭凯详细介绍了校地合作的方向、内容与目标。对此,双方都信心满满。



双方在发展理念、学科与产业发展等方面高度契合、相得益彰,全方位的合作必将成就校地融合的双向奔赴、和合共荣。新区主要领导介绍,“四大行动”开展以来,聚焦能产的和有研的深度融合,全面贯通以研带产、以产促研”的发展路径,深化校地融合,加速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

本次校地融合战略签约,新区同南工大签订了“1+5+8”系列合作协议。方向一致,目标一致,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到江苏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产业基地,再到新材料科技园新材料产业中试基地,新区与南工大的合作一以贯之,持续升级。


强化共建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资源以及地方重点产业优势,构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校地合作局面,激发科研创新的活力,让相关创新成果有机融入产业,充分形成市场转化,从而达成良性循环,实现校地双向奔赴,这是新区开展“研产贯通”的重要方面。


中国气象谷,以其所打造的纪念古气象仪“相风铜鸟”的相风台,一举成为新区标志性建筑之一。这里,是江北新区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地携手,共同打造的“互通桥梁”之一,是共创未来的具体注解。



气象谷自投用以来,其聚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并与国防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等机构交流沟通,深化校地合作,不断推动产学研融合。而作为以年轻人为主的产业载体和活力街区,中国气象谷打造了“青春·气象”商业街区,现有多家商铺开业,让生活与科研有机融合,大大增加了幸福指数。


除了中国气象谷,南信大还将与研创园共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与盘城街道签署研产贯通融合发展合作协议;与新区建投集团、盘城街道共建南信大“国际人才双创社区”。


未来,以南信大为原点,这里既有科研的严谨,也有青春的活力。



如果说南工大和南信大作为扎根江北的属地高校,是“江北土著”,那么将医学与生命科学部整体进驻江北的东南大学,与江北新区的关系更像是,老朋友再次携手同行

作为志同道合的伙伴,距离远近不是第一要素,重要的是创新实力、前沿技术、优质人才以及培育创新的土壤是否契合,让彼此研究领域和核心产业形成贯通,谱写出具有显著特色的校地融合新篇章。从这个层面来看,新区与这些高校的合作,不仅仅因为“近”。


以东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部进驻江北为例,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介入医学工程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多个东南大学重大创新平台将逐步入驻江北校区,东南大学江北校区将成为东南大学大医科办学主校区,“医工融合发展”无疑是本次携手的核心方向。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是新区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谷汇集了千亿级产业集群。东大与新区的再次携手,将着力构建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大医科”及医工交叉新模式,打造医科发展的“战略先导区”,是双方促进“研产贯通”的又一关键举措。


就在东南大学的“大医科”落地江北前后,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宣布今年9月建成投用,届时,会有农学院、工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食品科技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前沿交叉研究院等9个学院搬迁至此。


濒临长江,风景如画。南京农业大学乘着江北新区这趟快速发展的列车,即将在长江北岸开启新的旅程。



校地融合,研产贯通。和高校做朋友,促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不断迸发新动能,实现新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选择江北,越来越多的科研落地江北,越来越多的合作彰显出在江北这块热土上,产、学、城的共同奔赴,共同繁荣。

大江奔流不止,老山绿意盎然。放眼望去,长江北岸,产业蓬勃,高校林立,青春熠熠。



素材来源 | 各高校

文 | 顾杨乐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京江北新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