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轶教授致辞:关于大学的五点感悟和思考

学术之路 2021-09-16

来源:崇德尚法在民大


法学院院长韩轶教授代表学院向新生致辞


各位同学、各位学生家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身处于亦古亦今的京华之地、亦夏亦秋的美好时节,但令今天特别的原因,是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迎来了青春洋溢,拥有无限可能的新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为学院、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谢谢你们对民大及民大法学院的信任。聚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是我们教师的荣幸。在此,我谨代表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全体教工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向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今天是属于你们全体新生的日子,今天过后你们将正式开始大学生活,这将是你们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为大学生活做好准备,作为师长我想和你们交流分享以下五点感悟和思考:


一、大学生要坚持自信与善良


同学们能够进入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相信大家都是高中阶段的佼佼者,但进入大学以后,你会发现身边都是和你一样优秀或比你更优秀的身影,面对进入大学后的各种全新挑战,同学们能否依然坚持原有的自信?人的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准确评估,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是内心最强大的力量,人不自信,妄自菲薄,办什么事情都有担忧,瞻前顾后,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楚的认知,往往一事无成。人生的高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信撑起来的。自信使人具有历经磨难而不悔、直面挫折而无惧的力量,激励着人们一往无前。然而,自信也要有个度,过犹不及,缺乏自信,可能导致产生自卑心理,但自信不是自大,过于自信也会形成自负。在大学生活中,应当志存高远,做天地文章,希望同学们坚信自己永远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敢于向新的目标、挑战迈出新步伐,能够笑对青春的挫折与历练。


大学教育,立德树人为根本,而善良是个人德行的最关键要素,在一个时时能感受到善意的社会,每个人会继续用善意去对待别人,形成良性循环,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大学生活是一个人从青涩到成熟的重要阶段,但是千万别把世故视为成熟,我们固然要对生活中的危险抱有警惕和认知,但是更应该能够发现世界的美好与善意。对待自己的得失锱铢必较,对待他人的困境高高挂起,那不是成熟,那是自己蒙上了发现人性光辉的眼睛,自己藏起了金子般的赤诚之心,以温情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方为善良和成熟。


二、要区分知足与知不足


大学生活是同学们独立生活的开始,同学们开始脱离了父母的监护学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处理自己的问题,而独立的前提是正视自己面临的环境,此时同学们必须要做到知足与知不足。


同学们身处大学,大学亦是一个小社会,也会有各种思潮有各种诱惑,此时,我们必须要正视大学的本质。大学关乎知识,关乎真理,关乎传承和完善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秘密和社会法则,这是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应有的真正追求,其他的外部事物应抱有知足之心,有则欣然接受,无则坦然处之,不要让太多的纷扰、太多的物质诱惑涌到身边,受困于大学本质之外的追求。我曾说过,人的欲望应设定上限。也很认同这样一句话:当你的努力配不上你的欲望,你的能力支撑不起你的野心,你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或是降低欲望。古人所云“读书破万卷”,“读万卷书”不只是强调广泛阅读的重要性,也是强调求学期间的静心、专注与定力。与此同时,在面临对当下所知的渴求,对当下未知的探究,同学们要始终有知不足之心。学无止境,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吸纳新的知识,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充实自己。“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追踪新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关注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这些都是我们应当知不足的。


三、大学生要身兼书生气和英雄气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表达了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对读书人有着崇拜、有着认可、有着期盼。今天走进校园的很多同学都是在父母全力支持下甚至是全家两三代人的支持下,钻研知识、专门读书,你们承托的是父母和长辈们的希望,他们的愿望,就是要把你们培养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书生”。今天你们走进校门,可以讲,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你们成了一介书生,当然我也希望你们能借此机会养成书生气质,走到哪里都是别人眼中的文人雅士。然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实现父母的愿望远远没有达到社会对书生的要求,更没有完成你人生的任务。寒窗苦读多年不是你仅能背出和理解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那只是人生第一步——读书,读书之后是什么?是修身、是齐家、是治国、是平天下。只有将此秉承于心,才能让你的书生气中隐藏一种不外露的英雄气,才能让你正直、果敢有担当,成为心中忧国忧民的侠之大者。英雄气体现的不仅是一种气度——刚毅执着,百折不挠,更是对自我的一种把握,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考量,也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人生积淀,一种正义,一种健康爽朗的卓然不群。我希望,书生气和英雄气在你们法科学子身上凝聚在一起,能成为两种相互激励的品质。


四、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同学们,高中时的主要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因此那时你们都是以成绩论成败,以分数论英雄。今天你们走到大学,你们要记住,从今天起你们不一样了。不是你们变了,是标准变了。身边人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一个学霸,老师看中的不再是高分状元,社会期待的也不仅仅是才子。那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德才兼备、德法兼修,是文质彬彬,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正人君子。该去做的,拼尽一切,不该做的绝不妥协。树立起心中的“道德标尺”,做到言之必有理,行为必有道。如此才能在将来既能独善其身,也能兼济天下。有所为,是指同学们在大学里应当去追寻知识,探索真理,最终通过不断推动知识发展来服务于公共利益,这是接受高等教育者应有之作为。有所不为,是指同学们要明辨是非,懂得取舍,有底线和原则意识,要知道凡经过必留痕迹,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不会遗忘的社会,任何违反道德、违法违规的行为,都可能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断送自己的学习生涯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道出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真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五、大学生要谨守尊师重教与学德学风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同学们作为大学生,更应当维护师道尊严。尊师并不是盲从于老师个人,而是尊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职责,同学们永远都可以质疑老师教授的观点,但不应去质疑老师教授行为本身。教育是神圣的知识传承,大学生应对教育本身抱有尊重,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是人们对于教育、理性和知识,越来越失去应有的敬畏。学术无禁区,课堂有纪律,同学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从不同的老师讲授中汲取和提炼观点,以克己的心态,严守学院、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习总书记说过: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我们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年轻人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的荣誉感。师者有师德,学生亦有学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大学生的学德一方面,要怀疑探究,培养独立人格,避免人云亦云,甚至盲从于蛊惑性的言论,特别是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更应当遇事多思,坚持理念。学德另一方面,要虚怀若谷,兼容并包,我们应该看到,人的认识能力是有局限的,不要把自己的感性认知强加与他人,将与你有差异、不同的都说成谬误、荒谬、绝对错误,要对自己保持适当的怀疑,对他人予以尊重和理解,这也是我们对寻求和尊重真理,以及在求真的过程中所必备的品质。我也很赞同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的观点:世界有太多的未知,我们必须敢于承认自己的困惑和迷茫,并且敢于提出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乐于转变思维方式,对不同的观点与结论持开放的态度,并将其视为一种学习的契机。


同学们,你们所选择的中央民族大学,是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开端,它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未来的你们,一定能感受到民大的美。民大真正之美,在于民大人“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品质,这是民大的质感和厚度,是民大即将赋予你们的文化基因。而同学们选择了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从此便将与法结缘,法学的海洋博大而宽广,法学的魅力深邃而含蓄,探寻法治天下的实现之路更令人心驰神往。从今天开始,你们不仅将是一名民大人,更是法律共同体的一员,去践行属于你们自己的法治理想,我也坚信你们必会展现民大法学院学子的风采,去传承民大法学院的辉煌!


最后:祝各位新同学,在民大愉快学习,快乐成长,学有所成。



开会啦!
广告!
我院法考再创佳绩!
利用互联网实施的金融犯罪呈上升趋势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关于届中增补部分理事、常务理事的通知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关于征集2019年度网络犯罪典型案例的启示
北京大学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校本部)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生申请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通知
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复试科目命题范围
北京大学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校本部)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0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初步时间安排
中国政法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含招生计划)公布
中国政法大学690位教师2019-2020年度符合指导硕士研究生条件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的通知
南京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2019年推免遴选工作实施细则
全国2019级法学研究生人数统计
共214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名单公示
问津学术、学术之路关于征集法治校园建设课题建议的通知
第十四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征文评奖办法
800余则法学期刊征文、会议通知、论坛综述、评选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