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 罡 || 文化中心:学校图书馆的价值旨归

陈 罡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2024-09-02

导读

学校图书馆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未来将成为学校文化的中心,不断显化于物、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体现在空间和馆藏上,包括有独立空间和基础馆藏、空间走向开放且馆藏趋于专业化、学校成为图书馆且馆藏指向育人目标达成三个阶段;体现在课程与教学上,包括限于课外的阅读、实施专门的“图书馆课程”、图书馆成为学习研究中心三个阶段;体现在目标与价值驱动上,包括处于学校文化边缘、融于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文化中心三个阶段。
全文共5773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本刊从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编辑费、版面费

《中小学管理》唯一投稿邮箱: 
zxxgl@zxxgl.com


学校图书馆是一种学习环境。由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简称“国际图联”)起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学校图书馆宣言》明确提出,学校图书馆通过提供实体和数字空间,提供资源、活动和服务,以鼓励和支持学生、教师和社群的学习。基于此,学校图书馆首先要提供资源,为师生准备丰富的书籍和学习资料,包含纸质书、数字资源等,并能够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相关的环境支持与阅读服务。其次,学校图书馆要指导和服务学习,协助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检索与利用文献信息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育学生的阅读素养。[1]面向未来,学校图书馆将融于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理念的指引下,树立和传播正确的育人理念,营造以师生精神成长为核心的学校氛围,不断显化于物、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图书馆将成为学校文化的中心,“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无锡幸福外国语小学—中央图书馆



显化于物:空间与馆藏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其空间和馆藏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的馆舍以及更加开放的阅读空间,可以满足师生阅读、学习和研究的需求。同时,指向学校育人目标、针对学校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丰富馆藏,更是学校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


1. 图书馆有独立的空间和基础的馆藏


依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图书馆空间应纳入学校建筑规划,要设立独立的图书馆舍,配备书架、桌椅、借阅台等必要的设施设备。作为学校空间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的面积、通风、采光等物理条件也有相对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图书馆空间从无到有,再到有明确而详细的强制性要求,开始成为学校独立而有价值的教育空间,满足了师生借还书籍、阅读学习的基本需求。其馆藏图书虽按相应要求予以配备,但一般仅关注图书种类和册数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师生的兴趣、学习需求等易被忽视,且图书补充不及时,报刊更新难保证。此时的图书馆,虽存在于学校空间之中,其环境和功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但并未也不可能对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有显著影响。


2. 图书馆由封闭走向开放,馆藏亦趋于专业化


随着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变革,加之许多中小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位于学校空间一隅的独立馆舍,已无法适应师生阅读的基本需求。许多学校尝试打破图书馆的物理局限,将学校的廊道、教室等空间整体纳入图书馆的空间之中。原有的独立空间成为学校的中央图书馆,作为图书馆运营的枢纽与核心。廊道等非正式学习空间建设为分馆,按年级、课程学习特点等确定其功能,添置相应设施设备。教室设置为班级图书馆,书架、图书等成为必要布局,并明确其相关管理要求。学校开始重视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将其作为图书馆运营的核心业务之一并加强专业性研究,书单能够兼顾教育部门的指导性要求和师生的阅读兴趣、学习需求,能够订阅丰富的报刊资料并及时更新,且开始关注并购置数字资源。至此,学校图书馆从封闭的馆舍,扩展为包括中央图书馆、分馆和班级图书馆的三级开放空间。图书馆就此深入融合于学校物质文化之中,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


3. 学校成为图书馆,馆藏指向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


随着学校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以及基于学习变革的学校功能转向,在图书馆愈加开放的未来,可以预见学校空间或将成为一个大图书馆。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幸福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幸福小学”)为例,中央图书馆位于学校物理空间的中心位置,也是师生每天必经之地。其空间包括图书馆行政管理区(流通台、图书馆教师办公区、设备间等)和非正式阅读区。学校所有的公共空间分布着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研究区,以及满足学生各种学习需求的媒体制作和小组活动区。另外设置专门的课程教学区,为学校阅读课程(图书馆课程)的实施提供专门而固定的教学场所。另有专门提供给老师们使用的教师图书馆,以及为家长们设置的自助借阅设备。图书馆的馆藏在专业化设置的基础上,开始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向育人目标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并通过研制相应主题的分级阅读书单,指导不同年级的班级图书馆建设。同时在非正式阅读区内设置满足不同学科学习的专门书架,并将课程教室完善为学科图书馆,以相应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为中心,配置丰富而更有针对性的馆藏资源。至此,学校图书馆成为物质文化建设的中心,集中承载和体现着幸福小学“博喻书院”的办学愿景,具象表达着幸福小学文化中“学习中心”和“未来书院”的理念追求,指向学校育人目标中文化理解、自主学习、审辨思维和创新素养的达成。


无锡幸福外国语小学—课程馆


外化于行:课程与教学



图书馆课程及其教学体现和展示着学校独特的教育理念。其所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和理解学校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塑造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社交行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传承学校的价值观,对于形成学校独特的行为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限于课外的阅读


在传统学校中,学生进入校园,听讲、理解、练习、记忆、评测等是最常见并通行的学习方式。课程教学采取分科学习、班级授课制,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科书和习题集,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正因为如此,即使运营良好的中小学校图书馆,其目标更多也只是指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这一阶段,学科学习与课外阅读是两个独立的模块,泾渭分明且主次鲜明;阅读不会列入学校课程体系中,也不可能走进日常的课堂教学,校园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图书馆几无关联。仅有少数教师怀着对师生阅读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自我和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之朴素理解,坚持在阅读中学习,并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想见,学校文化也因全部教育要素均指向学科知识的教授与学习,而显得贫瘠、单调和枯燥乏味。


2. 实施专门的“图书馆课程”


当学校逐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伴随着教育者阅读课程意识的觉醒,以图书馆命名的课程研发和实施成为必然。图书馆课程一般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大类。图书馆学科课程指的是进入学校课程表中、设置固定课时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的阅读类校本课程。其课程学习方式大多分为必修、选修两种,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图书馆素养、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又称“资讯素养”),课程内容包含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参与、文本阅读、探究学习等。该课程的研发和教学工作一般由学校聘请专业人员指导、论证,并由专职的图书馆教师完成。图书馆活动课程指的是学校依据学校文化建设主旨,以图书馆为主体,分年度系统设计并实施的阅读主题活动,课程目标指向激发师生阅读兴趣,营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阅读文化。该课程主题随机而多变,时间也不固定,但每次活动一般周期明确、全员参与,如主题书展、世界读书日、作家进校园、师生创作比赛、阅读马拉松活动等。在这些活动课程中,学生得到更为广泛而丰富的经验,以更加多元的学习方式建构自我的认知体系。因许多阅读活动天然带有综合课程的意蕴,许多学校自此展开了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为课程改革持续而深入地推进奠定了丰厚的实践基础。在图书馆课程的实施中,无论是图书馆学科课程中的专职教师,还是图书馆活动课程中的全体师生,无不深受阅读文化的影响,学校生活也因图书馆而逐渐生动与美好。


3. 图书馆成为学习研究中心


面向未来,图书馆将转向对学习的实践研究,指导课程学习方式从教师、教材、输入、结果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习、共创、创新为中心;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更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图书馆将在深入研究儿童阅读理论与实践之后,指导和帮助全体教师反思过往的固定标准与模式,以更加全面而立体的视角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以更加开放而多元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时刻以学习为中心,以儿童的持续发展为中心,研究学习、支持学习、指导学习。教师应通过提供资源、改善环境、借助媒介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及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教授者、传递者,更应该是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支持与帮助。


以幸福小学为例,阅读课程已经从最初的图书馆课程,拓展到英语、美术、语文、心理等学科阅读课程以及家长课堂等不同类型。如针对英语阅读课程,图书馆中设立了英文馆与英文学科书架,并且在英语周主题学习中,为英语组提供教学资源支持和学习方式指导。借助“古诗词主题探究”模块,图书馆专项采购了学生开展古诗词探究需要使用的书籍,并在课程馆设置学习资源专柜。配合CARE课程(心理阅读课程),图书馆内专门开辟心理专区,从现有馆藏中收集CARE课程的教学资源。通过《中外寓言比较》《古诗词探究》等教学案例的具体实践,图书馆教师和语文教师持续开展教学合作,进行跨学科学习研究,继而改变学科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可以看出,未来的图书馆不仅可以支援学科课程教学,而且能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专业支持;同时深度参与跨学科学习研究,在项目式学习中,不仅为学生研究小组提供场地、书籍资源、信息检索支持,还从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上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随着与全体教师日常课程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图书馆将会从学校教育的边缘、独立部门,逐渐演化为教师教学的资源供给机构、学生学习的实践研究基地,持续而深刻地影响每一位师生的成长与发展,最终必将融入日常、归于自然。


无锡幸福外国语小学—课间活动&阅读区



内化于心:目标与价值驱动



沙因认为,组织文化是某个特定团体在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过程中,基于团体习得的、共享的、基本假设的一套运行良好、有效的模式。[2]他提出组织文化结构包括三个部分:人工饰物、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假设。在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历程中,也将经历从人工饰物的文化阶段(即可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走向成为学校成员信奉的信念和价值观阶段(学校目标和教育哲学),未来更将可能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假设,成为无意识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育信念和文化自觉。


1. 处于学校文化边缘的图书馆


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构成了学校文化的理念体系,也深刻反映学校全体成员共同的教育哲学和理想信念。学校的育人目标若是培养“考生”,则势必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特征,以成绩论英雄,用排名分成败,办学目标自然也就是升学率的直接或隐晦表达。在这样的学校,师生不会以读书为荣,阅读甚至被视为不合潮流、离经叛道,图书馆亦是门可罗雀、可有可无;图书馆只是隶属于后勤、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服务与阅读课程更无从谈起;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极其有限,馆藏资源非常贫瘠,很少对师生开放,只是作为学校的一个必要设施存在着,远离师生的学习生活。此阶段的图书馆远离学校文化的中心,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几无关联,更遑论指向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与学校的价值观相去甚远。


2. 融于学校文化的图书馆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育人目标将会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校文化的系统建设中,图书馆会成为不可或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组织结构中,图书馆转而从属于课程教学部门,设置了专职管理人员,制定服务于师生阅读和学习的相关制度,并全天候向师生开放。图书馆也会在学校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指引下,设定服务于师生成长的自身发展目标并形成长期规划。学校育人目标的内涵中,必定包含学生的阅读素养,办学目标也会以师生精神成长、终身学习为核心要素。学校中,阅读成为重要的生活与学习方式,图书馆会成为学校重要的社交场所,师生都会逐渐养成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查询学习资源、安静享受阅读的习惯。成为学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显而易见地深刻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图书馆的空间、馆藏和课程教学的理念,以及师生阅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又深层次引领着学校的行为文化,并融入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目标,逐渐成为学校成员共同信奉的核心价值。


3. 成为学校文化中心的图书馆


正如幸福小学提出的“学校即图书馆”的愿景,未来的学校与图书馆将不再有明确的界限。从空间维度看,学校会成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多元化的学习空间,不仅提供物理空间,还包括数字资源和学习工具,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支持师生在此进行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和互动交流。从时间维度看,阅读完全融入师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生活,图书馆通过提供个性化推荐、学习路径指导等,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节奏,成为学生成长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学校图书馆还会建立开放的学习社区,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和影响力,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智能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等手段,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支持,共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在阅读中学习与生活并获得精神成长,成为所有教育者的共同信念,也必将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继而成为学校文化的图腾,转化为全体成员无意识的文化自觉。至此,图书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假设,成为学校价值观和行动的最终来源,阅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自然而然的。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3]成为文化中心的学校图书馆,也在与教育价值的割裂、找寻、融合与统一中,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学校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成为文明、和谐、美好的教育象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通知[EB/OL].(2018-05-31)[2024-03-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jcys_jyzb/201806/t20180607_338712.html?eqid=8d8c11760007fb0600000003645078c5.

[2] 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力[M].马红宇,王斌,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20.

[3] 张东娇.建设价值驱动型学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6,3.



(本文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幸福外国语小学校长





4期文章回顾  



张东娇丨从学校图书馆说起

李镇西丨指向孩子心灵的教育迫在眉睫

谢   凡丨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张大冬:让历史名校的教育“行走”彰显时代精神

王   烽丨夯实教育强国基点:基础教育需要七个关键突破

褚宏启丨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活着”

李玉海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困境剖析及应对策略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24年第4期 · 本刊视点

文章编辑:谢   凡

微信编辑:黄子珂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图片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幸福外国语小学



《中小学管理》订阅GO

在线购刊请点击↑↑↑

欢迎订阅 共同成长


为不“失联”,请“星标”我们:)如您没有“星标”本号,将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日常推送。按左图快速“星标”本号,让我们保持联系,感谢关注!1.搜索关注“中小学管理杂志社”2.点击左图所示三个小点,选择“设为星标”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连续十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18次居人大《中小学学校管理》年度全文转载量榜首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