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筑梦 六秩载辉|南师大新闻传播学科教育60周年发展大会召开

2024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来新闻传播学科教育60周年华诞。6月15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在随园校区音乐厅礼堂隆重召开新闻传播学科教育60周年发展大会。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梁勇,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徐子敏,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刘伟,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部校共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双传学,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党委副书记贲国栋,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宋喆等领导参加会议。省内外媒体单位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新老召集人及成员,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等80余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的领导和专家莅临大会,共襄盛举。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南京师范大学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新闻与传播学院新老班子成员,校友代表、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贲国栋主持。



梁勇代表省委宣传部向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学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各位老师、同学、校友致以诚挚的祝福。他对南京师范大学新传院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南京师范大学锚定建设全国一流新闻学院的目标,以新闻传播学科成立60周年为契机,以深化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为抓手,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更好地服务全国、服务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梁勇对学院未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高举思想旗帜,把牢人才培养正确方向。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论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担当时代职责,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要顺应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新趋势新变化,将媒体深度融合理念贯穿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编写全过程各环节。聚焦新闻舆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更多有分量、有价值、有显示度的咨询成果和智力支持。汇聚奋进之力,激发新闻事业发展活力。要坚持立足本土、服务媒体,积极拓宽人才培养“绿色通道”。用好部校共建资源,促进业界与学界互动、教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常态化开展互聘交流,共同打造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生力军”。


徐子敏代表江苏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向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回望60年的办学历史,新闻传播学科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努力,取得了累累硕果。60年来为江苏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新闻传播学科专业优秀的人才。新时代新征程,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技术革新不断迭代,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也带来巨大挑战。他对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核心内容,强化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育人体系。二是主动应变,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科技、面向未来,主动应对媒介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是瞄准需求,服务国家战略。要立足自身特点,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对接讲好中国故事、乡村振兴、网络强国、文化中国等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发挥现有的方向优势与特色,形成品牌效应。

王成斌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与会领导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向学院全体师生、广大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经过60年的接续奋斗、开拓创新,新传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智库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势头强劲,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精英汇聚,事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王成斌要求学院在未来工作中准确把握时代需求、办学方位和机遇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体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一要强化价值引领,推进改革创新,培养更多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加强新闻学子的新闻职业精神与新闻道德教育。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业学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二要紧盯技术前沿,推进学科融合,加强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要借助新技术来推进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构建能够反映最新技术进步的新闻学传播学理论体系和应用模式。要大力促进新闻传播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集群发展,努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南师力量。三要围绕国家战略,聚焦行业需求,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新闻传播事业。主动思考新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如何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思想智慧和理论成果,为党和政府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为助力媒体融合转型、助推传媒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代表兄弟院校对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致以诚挚祝福,向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表示衷心祝贺。他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舆论生态与国家治理,特别是解决国际话语权这样的卡脖子问题方面,新闻舆论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时代的使命召唤,国内所有兄弟新闻传播学院要共同携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面向未来传播,有全球胜任力,有德性、美感和灵韵的拔尖创新人才;坚持放眼全球的学科发展使命,面向国家赋予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的使命任务,通过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以中国的知识创造贡献世界,使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部校共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双传学表示,六十年来,南师大新闻传播学科从获批江苏省和全国师范院校首个新闻学博士点,到获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入选国家首批特色专业,到被遴选为“十三五”江苏省首个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的高地和广大志向这一专业的学子向往的院系,为我国新闻宣传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指出,新闻传播学作为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重要学科之一,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行业趋势同向共行,与技术变革同步共进,正在成为一门新时代“显学”。他从三个关键词出发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对新闻人如何在这样一个大变动、大变革的时代,实现大突破、展现大作为的思考:一是“在理”,即要建构有语境的自主知识。要跳出西方的思维框架、文化语境,探索具有解释力和说服力的本土理论,全面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二是“在场”,即要打造有对话的业学关系。要深入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火热现场,深入媒体融合创新探索的田野现场,从新闻实践建构自主理论,用自主理论反哺新闻实践,形成业学的有效对话、完美闭环。三是“在情”,即要培养有情怀的新闻人才。要把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职业理想、批判思维的新闻人才作为学科教育的重中之重,强化学生文化功底的积淀、家国情怀的树立,涵养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庄曦汇报学院事业发展情况。她回顾了学院发展历史、总结了学院办学特色,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对学院工作进行了汇报。她表示,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学科群建设,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培养复合型、交叉型创新人才,在延续研究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学科体系发展新动能和新空间;做好创新理论研究与宣传工作,加大高水平拔尖人才和复合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人才培育力度,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助推学院各项事业内涵式发展;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媒介环境,努力构建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薪火相传,桃李芬芳。六十年来,学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新传校友在新闻传播各条战线不忘初心、建功立业的同时,始终关心、助力母校母院的事业发展。大会现场,还举行了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校友会成立仪式。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校友会会长、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周世康,南师大发展委员会主任王莉和新传院党委书记周伟共同为校友会揭牌。

南师大新传院校友会会长周世康发言。他深情地回顾了40多年前的珍贵记忆,他说:“在这个小礼堂,我们曾举行过开学典礼,也曾在这里庆祝毕业典礼。”1977级新闻班的成立,是南师与新华日报联合办学的成果,这一合作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支持。他们采取了“2+2”的创新教学模式:前两年由南师负责综合课程教学,后两年由新华日报指导新闻实习。这种独特的合作办学模式在当时是全国唯一的尝试,不仅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后来的部校共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周部长强调,在南师度过的四年,为他和他的同学们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他动情地说:“老师们全心全意地教导我们,我们自己也非常专注、非常勤奋地学习。那四年里,每当夜幕降临,只要还有灯光的地方,就能看到我们的同学在继续刻苦攻读。”

1964年是南师大新闻传播教育的创始之年、播种之年、启航之年。江苏省期刊协会原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杂志社原副社长陆静高作为1964级校友代表发言。陆静高回忆了60年前1964级新闻专业32名同学怀着新闻的梦想走进南师课堂学习的经历。陆静高表示,1964级新闻专业同学毕业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敬业,踏实工作,施展才华,为江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的努力,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而这些成绩和荣誉,与新闻专业的教育培养密切相关。他用“思想教育严,课堂教学活,实践采访多,学习效果好”来概括当年新闻专业的教学的特点。他表示,同学们在新闻专业学习的四年,时间虽短,但给他们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新闻专业的学习培养了他们求真务实的传统品德,锤炼了他们勤奋敬业的优良作风,提升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开拓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益。

在南师新闻传播教育办学史上,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977级校友。他们是恢复高考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他们中很多人在新闻宣传和教育战线取得了卓著的成绩。1977级校友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唐绪军发言。他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南师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历程。他强调,1964年开始的新闻本科专业是1977级新闻班成立的基石,为南师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学院的未来发展铺就了宽广的道路。他引用自己的毕业寄语“受教于南师,服务于社会”,激励新传学子传承弘扬学院优良传统和新闻精神,在新闻传播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

值此嘉庆之际,1977级的校友们还共同完成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回忆录——《“新”火相传——南京师范大学1977级新闻专业回忆实录》。继1964级校友的《新新之火——南京师范大学 1964 级新闻专业回忆实录》之后,1977级的新闻专业回忆实录的出版为南师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再添一笔。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现代快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屠法,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宋喆,两书主编、学科处建设处处长张晓锋和1964级、1977级校友代表共同为两本书揭幕。

参加此次会议的媒体单位领导还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江苏总站党委副书记、副站长杨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省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峰,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周长城,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委员、副台长戴六华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新老召集人及成员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原所长尹韵公,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罗以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张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等专家以及兄弟新闻院校专家代表也参加会议。



往期推荐:




南师生科2101班,真的不一般!


奔跑吧,NNUer!


逐梦远航!南师校园开放日精彩回顾!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来   源

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   辑

徐   雯

审   核

曹晋婷 杨鸿飞 李   敏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