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9年7月1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招来了什么样的留学生?

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欢迎关注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公众号; 作者:徐实, 秦博


中国高校没有必要去讨外国留学生的欢心,倒是应该先把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中国学生照顾好。真正的政绩是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服务。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教事业快速发展,在华外国留学生迅速增加。在很多二线城市也能经常见到外国留学生。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信息,2017年共有48.92万名、来自20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共935所高等院校学习,规模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上。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计约7.58万人,比2016年增加18.62%。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东部11省市来华留学生共计34.19万人,占总数的69.88%。


单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教育部的数据还显示,2017年共有来自180个国家的5.86万名外国留学生领取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占总数的11.97%。乍一看这个数据,许多人会认为,绝大部分(近88%)的来华外国留学生都是自掏腰包来中国读书的。其实不然——教育部对“自费留学生”的定义是没有拿到中国国家奖学金的留学生。然而实际情况是,对于外国留学生的资助,大部分来自于学校的计划内支出、省一级的教育部门支出以及其他种类繁多的奖学金项目。申请这些奖学金的难度整体很低,有些甚至容易到了外国留学生只要申请就发放的程度。


毫不客气地说,除了医学本科有一些真正自费的留学生之外,我国都是在倒贴钱来供给留学生。


在全球范围内,以中央和地方财政大规模引进外国留学生的做法,恐怕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案例。

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


迅速壮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其实处处享受超国民待遇。其待遇水平让国内莘莘学子难以望其项背。


以北京大学为例。外国留学生在入学前可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或孔子学院奖学金等资助。入学后,仍有机会凭借学习成绩及其他综合表现申请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资助。全额奖学金都包含学费和生活费。


一些大学不仅大比例地对外来留学生全免学费,而且每年的生活费更高达10万元以上。相比之下,国内顶尖高校复旦大学发放的博士生津贴仅为每月2300元,也就勉强够在上海吃饭的。



留学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远不止明面儿上的奖学金,还有以下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显性特权:


住宿:外国留学生公寓都是宾馆的水平,多为单人间,最差不过两人间,拥有独立卫浴。有的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全套家用电器,俨然商务套房。中南大学还规定:“公费留学生每人每月可免费使用160度电、3 吨水,超过部分将按照市价收费。”


餐饮:有的高校在食堂里单独划出留学生的座位,甚至给外国师生提供专用餐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在食堂内享受事实上更好的服务。著名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的清真餐厅分为东厅和西厅两部分,西厅只允许穆斯林刷卡吃饭。


学业:不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毫无门槛地进入国内一流高校。在学期末,这些留学生的成绩往往不过关,校方只好单独为他们命题,在中国学生及格分数60分的基础上再打6折,36分即可及格。如果还有不及格,教务部门会帮助他们修改成绩,直至毕业过关。


中国招来了什么样的留学生?


中国高校给予外国留学生如此奢侈的超国民待遇,可是招来的都是什么样的留学生呢?


在外国留学生群体中,不学无术甚至不算是太糟糕的状况。根据笔者调查,许多高校教师不敢招收来自非洲及南亚的留学生,理由包括“撒谎成性”、“有骗签证的风险”,“领取奖学金后不配合学习,不好毕业,不好管理”。部分外籍男性人口涉嫌严重的签证超期、滞留不归,已经是公安系统尽人皆知的事情。许多女大学生常受到外国男性留学生(尤其是非洲和南亚裔)的搭讪和纠缠,微信留言则是赤裸裸的性骚扰。笔者在青岛大学的友人,是位长相比较萌的女医生。某某国男留学生才和她见过几面,就整天缠着不放,竟然还提出“我想去你的宿舍,就咱们俩,请你给我教教汉语”这样厚颜无耻、居心不良的要求。好在友人当机立断,屏蔽此人一切联系方式,还故意“消失”了好几天,总算躲过一劫。


是不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就一定不行呢?还真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哪怕是发展中国家,按照概率也会产生人才。当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但是派往苏联留学的都是一时才俊。他们非常珍惜宝贵的留学机会,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归国之后全部成为中国工业化的栋梁。留苏学生中比较著名的有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赵鹏大、农业部原副部长王连铮等等。由此可见,留学生来自发展中国家,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国对留学生缺乏必要的正向选择机制——以致发展中国家真正的人才没有来到中国,来到中国的反而是一帮不学无术的八旗子弟。


说到这里,应该反省外事部门和中国高校开展留学宣传的手段。从背景来看,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多数留学生,其原生家庭在母国非富即贵,少说也是个小地头蛇。从笔者的寻访来看,迄今没有发现出身贫苦却因发奋读书而来华求学的案例。由此可见,我国的留学宣传还停留在“走上层路线”的低级模式,影响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高衙内”。问题在于,批量引进“高衙内”的意义何在?


全面反思引进留学生的意义


在华外国留学生的状况,用“乱象丛生”来形容毫不为过。乱象的起因是错误的指导思想,外事部门的某些干部,将在华外国留学生数量上的增加等同于“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绩;而高校的某些领导,也将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等同于“提高国际化水平”的政绩。上述政绩观不仅十分荒谬,而且极为危险。


上述政绩观的荒谬之处,在于完全忽视国家利益,舍本逐末。大量外国留学生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挤占了本应属于中国年轻人的受教育机会,却并未做出什么实际贡献;更有甚者整日游手好闲、放荡形骸,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要说投资回报率,投资中国学生的回报率可真是高太多了。2017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硕士、博士的起薪平均水平分别为4854元/月、6791元/月、9982元/月。薪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劳动生产率,因为薪酬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被拿走剩余价值之后的部分。由此推算,中国高校培养出的一个中国博士,每年至少创造20万元以上的产值。


有人或许以为,多招收一些外国留学生有利于开展民间外交。那么我们要负责任地说,按照现在这种乱象丛生的模式运作,肯定达不到推动民间外交的目的。


至于把留学生数量和所谓的“高校国际化水平”挂钩,则是国内某些头脑不清醒的学者制造的伪概念。


英国政府因财政赤字严重,近年来不断削减大学科研经费,中国内地留学生(语言学校、本科、一年制授课硕士)已成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产业最大摇钱树。换句话说,英澳等国在作为公共资源的高等教育配置方面,完全没有节操,完全不考虑公平,仅仅在意的是出售教育产品,高额赚取外国学生利润。教育是生财工具,大学是“商业中心”,将大学当作公司来经营,盈利为上。


英国大学的学费往往分为多个等级:本地人学费最为廉价,而欧盟以外留学生的学费是本地人的5倍以上。某些英语系国家留学生多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其国内生源不足转而寻求国际生源来给高校续命的办法,而不是什么有意营造的国际化,和高校的办学水平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片面地将外国留学生的数量当作政绩,更是一种无视社会公平的危险价值取向。中国的高等教育资源还谈不上充裕,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机会就读一流高校。以“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为例,应届一本达线率为52.06%,本科达线率为90.09%。而我国非重点高中的高考整体成绩远低于毛坦厂中学的水平。消耗大量的国家资源让“高衙内”们在中国高校镀金,就意味着剥夺了许多中国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乃至改变命运的机会。用这种手段来实现所谓的“提高国际化水平”,难道不可耻吗?


中国的外国留学生政策,已经到了积弊丛生、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纲举目张,正向选择外国留学生


外国留学生政策的症结在于缺乏明确的价值取向。某些头脑不清醒的学者和教育官员,片面鼓吹“提高国际化水平”,却完全不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当务之急,是为外国留学生政策建立明确的价值取向;纲举目张,在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建立对外国留学生的正向选择机制。


外国留学生政策应该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大道至简:


1、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外国留学生应该充当民间外交的桥梁。这意味着,他们回到母国之后应该发展得很不错,成为栋梁之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掌握足够的社会资源,进一步推进与中国的交流。


2、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服务。外国留学生必须掌握真才实学。他们在华期间。要么做出有意义的科研成果,要么在中国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


要做到以上任何一点,外国留学生都必须具备极高的素质。由此可知,正向选择外国留学生的出发点只能是:唯才是举,择优录取。现行的外国留学生政策,本质上是“想来就能来,就怕你不来”,荒诞而且无用,必须从根本上推倒重建。


建立对留学生的正向选择机制,其实早有先例。在这方面,美国其实是做得最成功的。尽管美国高校也会出于盈利的目的招收外国留学生,但是主要限于本科以下的阶段。对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录取,美国高校普遍建立非常严格的正向选择机制,对申请者先前的学业成绩和科研成果都有很高的要求。20多年来,美国高校能够持续吸引中国一流大学的优秀学生前往美国深造,这种现象已经说明正向选择机制行之有效。美国高校对博士生的管理高度正规化,不可能让外国留学生享受什么特权,在学业的要求上一视同仁。在这里还要澄清一个认识误区——美国高校为博士生提供的不是什么“全额奖学金”,正式的说法是Stipend,准确译成中文应该叫做“研究生津贴”。虽然研究生津贴意味着免除学费、并发放生活费,但是美国高校提供研究生津贴的前提,是要求博士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劳动。这些劳动既包括助教工作,也包括在实验室里的研究活动。所以权利和责任是严格对等的,不存在天天逛街还照样拿津贴的现象。


美国政府同样很精明,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出路做出了有差别的明确规划,为此专门搞了一个“STEM计划”。STEM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ematics)首字母组成,是美国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的一项计划。在美国国土安全局网站上可以查到属于STEM计划的专业列表,比如化工、计算机科学、物理、数学、生物科学和航空航天等理工科专业。按照美国现行法规,STEM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拿到正式的工作签证之前,最多在美国合法工作36个月。这36个月其实就是用于让美国企业选择真正能干的人才,而对人才感兴趣的美国企业肯定会在此期间帮助雇员解决工作签证的问题。可以说,美国政府非常清楚哪部分人是他们真正需要的。STEM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外国高端人才,保住美国在高端产业的优势地位。至于哲学、文学、艺术史等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与高端产业无关,美国政府隐藏的态度其实是“最好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也应该建立对外国留学生的正向选择机制。可操作性很强的途径包括:


1、从根本上改变招生途径。坚持“唯才是举,择优录取”的导向,通过学术交流访问等途径进入别国的顶尖学府开展宣传活动,让别国真正意义上的有志青年产生来华留学的兴趣。在海外的央企,也可以推荐优秀的本地员工来华接受深造,让他们学成之后为中国做出更多贡献。如果中国高校希望尽快在海外扩大影响力,也可以与留学中介和代理机构合作,但是必须采取法家的手段加以严格管理——招来优秀人才有赏,招来没落青年必罚,赏罚分明才能立下规矩。


2、终结不合理的留学生特权。留学生来华是为了求学,而不是为了享受。留学生获得的超国民待遇,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已经招致我国高校师生的普遍反感,应予果断废除。对于留学生在学业上的要求,应当与中国学生一视同仁——对于学业不合格的留学生,应果断清退;必须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才能保证留学生教育良性发展。


3、加强对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外事部门的某些干部经常要求高校教师给予留学生额外关照,甚至对于某些留学生的劣迹采取袒护的态度,这种做法是极为错误的。新中国没有治外法权,更不可能承认治外法权。外国留学生既然身在中国,就有义务遵守中国法律,遵循中国的道德规范和传统习俗。如有违法乱纪行为,照样进看守所走法律程序。


4、加强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忽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是自寻死路。不少调查研究表明,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较低,完全忽视了当代中国的社会风尚与价值观念。所以,要以文化自信为导向发展在华留学生教育。应当联系我国的内政以及外交政策,制订体现中国特色、维护中国利益的留学生教育路线。应当有计划地在留学生教育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内容作为通识教育,使留学生日后能够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5、对留学生的出路进行有差别的规划。对于学习理工科专业、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应该为他们毕业之后在华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对于做出优秀研究成果的留学生,应有奖励和延揽的政策。对于其他专业的留学生则应加强管控,防止其毕业之后,以非法身分长期滞留中国。


除此之外,我国外事部门和高校领导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不应将增加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作为一种“政绩”来炫耀。中国高校没有必要去讨外国留学生的欢心,倒是应该先把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中国学生照顾好。真正的政绩是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服务。


十问山东大学校长?

@轮回镜CC十问山东大学校长?


先不谈为什么你们官方说留学生大部分都是男性的原因,


1、学伴任务竟然还有必须陪留学生看电影,这条任务你们解释下好不?


2、学伴任务里的必须陪留学生一起看书,这种优待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有没有?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要给予这些特殊优待?


3、你们多次在留学生学伴宣传中,特别提到了【一见钟情心相许】,这是什么【宣传意图】?不但陪读,你们还在引导什么?


4、你们学校的留学生,是用什么标准选拔上来的,他们能做到在他们国家同龄人中绝对出类拔萃吗?标准你们敢公布吗?


5、网上一直在热议你们大学的学伴制度,从2017年就开始了,现在你们的学伴任务有增无减。你们是按照那条规矩办的事?


6、教育部让增加留学生中外文化友好交流,你们是怎么执行的?用全方位的陪读、陪看电影,专门办学伴舞会还要暗示一见钟情?


7、你们的学伴计划被网友得知后,大家都觉得是对中国男性和女性的一种不尊重和耻辱,大家的这种被污蔑的感觉,你能感同身受吗?


8、你们的这种学伴文化,大肆宣传,你能找到除了被你【歪曲】的中外文化交流,还能找到其他官方的,说留学生来我国学习, 必须有三个学生全方位陪读和看电影吗???


9、这种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发生,你们不先检讨下自己,反而责怪网友的质疑,你知道你们的这种学伴制度被传到国外,大家是如何耻笑我国大学生的吗?


10、中国如今已经这么强大,你作为一个重大大学的校长,凭什么认为我国需要这种全陪式样的学伴制度,来展现我们的友好?


我们需要的是看到你们学校的道歉和改正,你们不但自己【发明这种离谱的学伴制度】,还在风口浪尖,不断拖其他高校和教育部下水。


我国一直有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指导意见在,但是这句话,不是让你们这么曲解,乱用的。这事情如果继续夸大化,造成中国国际形象的损害,你担得起这个责任?


看上图,黑人是这么评价山东大学的,别人都默认是j院了,还有人在自欺欺人!

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共青团山东大学委员会、山东大学研究生会联合推出:学伴舞会的广告:男帅女美别犹豫,一见钟情心相许,国际交流开眼界


一津巴布韦留学生被撞断腿,山大学生会一次性招募25名“志愿者”为其服务


@养马能手猪长庆:2018年,山东大学一名津巴布韦(!)留学生被撞断腿了,由于“行动不便,语言不通(都读博了还语言不通)”,所以山大学生会一次性招募25名“志愿者”,为其找医生和订饭。
招学伴,送妹子上门,1:3,这叫克制。
招小厮,每次七小时,1:25,这叫排面。
留学生牲们,好客山东欢迎你。


超国民待遇的来华留学生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同年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

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其实很多人都心里有数。中国的大学更象一个政府的分支机构,衙门。在教育水平方面,除了少数专业,少数学校外,大多数都是教学水平远不及国际水平,学术腐败,学阀横行。今天大学里面的教学和科研的主力是青年教师,又称青椒,收入极其低下,苦不堪言!


所以,很多人早早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海外读书。现在中国每年有近50万学生去欧美日发达国家留学。所以仅仅靠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想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的留学生,这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那大学作为“衙门”只需要对上负责,既然上面有了指标,那就开始大干快上。能快速高效吸引留学生的手段是什么?当然是花钱。


中文不会?没事,我们有英文课程。英文也不会?没事,先报名再说,总有办法的。

没钱?没事,我们给你奖学金。

艾滋病?呃,我考虑考虑啊!没事,我们可以取消艾滋病入境检查。

生活困难?好办,我们给你配学伴,还是异性哦!


黑弟弟们,在instagram上发消息:人傻,钱多,妞靓,速来!


本国人,拼死拼活,才能进的985/211,其他国家的人,就这么被跪着请进来了。

这个补贴费用已经超过很多博士,很多青年教师的收入了。


再拿风口浪尖上的山东大学为例,分析一下2019年的财政预算表:

http://www.cwc.sd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38/f1/d1f2316e42308cbe370667f83b9a/3f495f93-6cd1-4c52-bcd8-a4524f6e0cf6.pdf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经费是5950.72万元。

这个数字是山大重点实验室及相关设施研发费用的2.4倍!

这个数字是教师进修与培训的17倍!

这个数字是基础研究的2倍!


可怜了,那些做牛做马的青椒们,博后们。


超国民待遇能否换来尊重?

不会!

越是聪明的外国人,越了解如此超国民待遇外人,越是在内心鄙视你,不认同你!因为不认同你们,才有利益可拿!


150年前,给遥遥欲坠的清政府踢上关键一脚的人,就是一个中国通,来华留学生:小斯当东


在1793年马戛尔尼 访华的代表团中,有个成员叫乔治·托马斯·斯当东,他是马戛尔尼使团副使乔治·伦纳德·斯当东的儿子,又被称为小斯当东。当年,小斯当东12岁,第一次跟随父亲远渡重洋,来到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小斯当东跟随父亲参加乾隆帝的召见,并上前对乾隆帝行礼。


当时因为中国与英国访华代表团之间因为磕头不磕头的问题,闹得非常不开心。但是这个小孩子并没有受这个问题的影响。

83岁的乾隆帝,立即对这个小孩子发生了兴趣。乾隆帝与小斯当东交谈起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斯当东竟然使用了中国话——虽然不怎么标准。这让乾隆帝龙颜大悦。他很高兴地自己腰间解下一个绣有龙纹的黄色丝织槟榔荷包,和一块翡翠一起赏赐给小斯当东。目前,乾隆帝赏赐的槟榔荷包和翡翠,收藏于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小斯当东怎么会说中国话呢?并不奇怪。他在来到中国期间,跟使团雇佣的华人翻译学习中文,进步很快,以至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与他交谈。


对于小斯当东来说,第一次中国之行是愉快的。皇帝亲自接见并赠与自己礼物,让他对中国抱有极大的善意。或许正因为此,7年后的1800年,已经19岁的小斯当东再次来到中国。


小斯当东在中国各地游历,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他第一次来中国时,与大学士松筠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次,松筠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小斯当东恰好在广州任职。两人再次相见,重续友谊。小斯当东也借此机会,了解到中国官场的一些情形。



不幸的是,随着对中国社会了解的程度越来越深,小斯当东对中国的好感越来越少。他甚至有点讨厌这个国家了。



在小斯当东在中国的那几年里,英国发生了大量的变化,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完成。

1807年 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

1811年 英国也开始仿制汽船。

1814年 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在奇林沃兹煤矿运煤。


1816年,英国再次派遣阿美士德勋爵率领一支使团来到中国。他需要一个“中国通”来帮助自己完成任务。显然,没有谁比小斯当东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小斯当东成为使团的副使。

这时,离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已经过去23年。不管是英国还是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双方依然为谒见嘉庆帝要不要“三跪九叩”争论不休。在其他使团成员认为叩头只是无关大局的形式时,小斯当东坚定地反对叩头。阿美士德勋爵同意了小斯当东的观点。


相似的一幕重演了。由于阿美士德勋爵拒绝向嘉庆帝叩头,嘉庆帝愤怒地将他们赶出了北京,还写信给英国摄政王:

“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如称问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意思就是:别来了,我很烦。毫无疑问,嘉庆帝的敌意,消除了小斯当东对中国的最后一丝好感。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来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中英之间为了鸦片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冲突。1840年初,战争阴云开始密集。英国政府任命了英军总司令,并将是否向中国派遣远征军交给国会讨论。但是在开战前,英国人也怕,毕竟这是面对的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而且中国和英国相隔万里。如果中国一人给远征舰队吐一口口水,远征舰队就沉了。因此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对林则徐销烟进行了一番激烈讨论。


就在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之际,一个人站出来。他就是小斯当东。小斯当东开始发表演讲了。强烈支持对华开战,认为中国是个泥足巨人,上下根本不是一心,放心打。


小斯当东的发言对下议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三天后的下议院投票中,主战派获得271票,反战派获得262票。就这样,主战派以9票之差赢得了投票。


当年6月,英国一支由48艘舰船组成的武装舰队从印度出发,抵达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今天中国这种不理性的对来华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会赢得这些留学生的尊重么?答案估计是否定的。

(文:西雅图雷尼尔)


参考消息: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何时休?


参考消息官方微信昨日发布推文:



对于“学伴”制度引发的争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学伴”制度的意义不用赘述,但质疑者,也并不是质疑“学伴”制度,而是质疑给留学生当“学伴”。


熊丙奇表示,我国大学重视留学生招生,从办一流大学角度,这并没有错。评价一流大学有一项基本指标,是攻读学位的国际生所占比例,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比例大多超过20%,而在我国大学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比例还很低。


客观而言,我国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越来越高,可是,这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对国外一流生源的吸引力。虽然我国已经成为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但从留学生的来源国,和攻读学位的情况来看,留学生质量还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留学生特殊对待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大学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包括执行一样的培养标准。


半月谈: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


同样,半月谈官方微信昨天也发布评论:



“一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的安排着实过火了,很难摆脱对留学生“特殊优待”的嫌疑。暴力抗法却只是批评教育,并由其所在学院将该人带回加强教育的做法,被公众质疑“处罚太轻”也不为过。


高校特殊优待留学生造就的“国际化”成效如何?作为一项使用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的项目,各高校能否向社会提供一份评估报告?


在社会舆论看来,高校的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对高校的科研、学术、资金、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却并不明显。相反,一些留学生骗补贴、素质低、扰乱社会秩序等负面新闻却不断曝出。过于优惠的留学生政策,还成了国内一些人钻政策空子、改换身份入学的特殊管道。既伤害了教育公平又收效甚微,人们有理由质疑,对留学生的特殊优待意义何在?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持续了40多年,中国的发展日益和世界同频共振,来自国外的各种事物在中国大地上已是司空见惯,人们早已习惯用平等、自信的眼光来看待来自国外的人和事,相关政策也开始经历转型。

以外资企业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正在消失,外企以“本地化”形象融入中国经济生活、和中国企业平等竞争已是新的常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针对留学生的特殊优待显得格外刺眼,更何况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也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让留学生成为中国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是时候了!

蜀叔辣评:外籍不是特权,规则面前没有例外

四川日报评论员 王付永

规则面前没有例外。无论是官员,还是群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挑战了规则,必须要受到处罚。


福州街头,一外籍男子骑电动车载女生,被拦下后,外籍男连续5次推搡交警。福州公安通报称,男子被教育后书面悔过。网友质疑处罚太轻。如此五次推搡警察不服管教,这不仅是对警察权威的挑战,更是对交通规则的蔑视。对外籍男子仅仅批评教育一下,而不是按照相关的规则进行处罚,还是有点欠妥。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在规则面前,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破坏,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享受网开一面的特权,任何规则的判例,都将会在社会上形成所谓的“源头效应”。判例引发的“源头效应”往往有着极大的影响,好的引发好的效应,坏的也一定带来坏的效应。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无权搞特殊化。很多规则时间一长就执行不下去了,往往都是因为在特殊化的理由下,刚性的规则一次次“失身”,到头来,所谓的规则往往也就成了一纸不让人敬畏,甚至让人见笑的空文。


中国是个文明礼仪之邦,对外籍人士友好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但这种友好也一定是在对方不违反法律和规则的前提下的友好,否则就是纵容。




【特 别 推 荐】

一款对付脚气脚臭超有效的产品

云南本草IVEAR草本脚爽喷剂

它能消灭99%的真菌

喷一喷,消菌止痒

使用几天就见效

让你远离脚气、脚臭的烦恼

拥有健康干爽的双脚



 欲加入《英杰读库粉丝群》的朋友,

请扫描管理员微信二维码


欢迎扫码关注姊妹号《英杰读库》

(各种合作,请联系微信:arscienc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