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得遭不住?“园”来很凉快!

成都发布
2024-09-02

持续的高温天气

让人直呼“热到模糊”

虽然酷热的三伏天已经结束

但“秋老虎”的威力依然不容小觑

成都,自古山水环绕

山水之间,蕴含着无限清凉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

更是将自然山水挪移到繁华市井之中

山水环绕、花木掩映的园林

成了再理想不过的清凉之所



成都,自古多“园”

摩诃池、罨画池、望丛祠、新繁东湖

……

众多古典园林在此交相辉映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

无数瑰丽的诗篇印证了

拥有4500年文明史的成都

具有悠久的园艺、园林文化历史

今天,跟着小布

一起感受成都古典园林的魅力 


摩诃池


一过一消魂

古代园林与避暑联系最密切的,要数水景。摩诃池,又名龙池、宣华池、宣华苑,是隋唐至两宋时期成都城内著名的池苑园林景观。池开凿于隋代,蜀王杨秀于成都此处营建蜀王宫,并开凿附属池苑——摩诃池。



从隋代蜀王的私家花园,到中晚唐时期最负盛名的泛舟游览宴饮之地,摩诃池是成都园林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亡后,王建建立前蜀,将摩诃池改名为龙跃池。后王建之子王衍将龙跃池改为宣华池,围绕宣华池建起宣华苑。王衍之后,后蜀孟氏政权又在宣华苑内栽种牡丹、海棠等植物,孟昶更是再次拓展池水面积,由隋唐的500亩扩展至1000亩,使宣华苑、摩诃池成为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盛极一时。
千年前这座皇家宫苑的宏大和奢华,被花蕊夫人写入了《宫词》之中。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苏轼这首《洞仙歌》,讲述的正是孟昶、花蕊夫人在宫苑里消夏避暑的故事,而他们居住的水殿则位于摩诃池边。



前蜀、后蜀和明代,摩诃池都是皇家园林。然而,摩诃池从来就不止于此,在隋唐时期,文人墨客、普通百姓都爱到摩诃池游玩。1174年,陆游从嘉州通判改调回蜀州通判,先后在成都造访多处名胜,摩诃池更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吟咏之处,由春到夏,他都在摩诃池边流连:“摩诃古池苑,一过一消魂。春水生新涨,烟芜没旧痕。”
更早之前,唐代诗人杜甫陪同严武在此游玩,写下《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一诗。女诗人薛涛也陪伴先后任剑南节度使的武元衡、韦皋荡舟摩诃池。武元衡留下了“摩词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的诗句,以表达流连忘返的心境。
经历明末清初的战乱,摩诃池变得残破衰败,后来更是彻底消失。不过,2023年,在遗迹基础上修建的摩诃池遗址公园已经对市民开放,千年摩诃池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傍晚,夕阳西下,与公园湖面水天一色,城市的灯火倒映在湖边,形成一幅优美画卷。


罨画池


东阁官梅动诗兴

中国古代园林,一般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等三大类。除了这三类园林之外,还有由州县等地方政府修建的园林,即“署衙园林”,罨画池就是其中之一。



据考古发现,崇州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汉朝在今天的崇州设置了江原县。到了武则天垂拱三年(686年),唐朝对全国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原来的益州析分为蜀州、彭州、汉州。从此,蜀州的州治就在今天的崇州。蜀州建州不久,当地官员就动工兴建署衙园林,取名曰“东亭”。
园林中与避暑联系密切的另一要素,是花木。东亭除栽种了高大的乔木外,还种植了成片的梅花。流寓成都的杜甫就曾陪同友人裴迪游览过东亭,并写下了《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北宋名臣赵抃首次入川,前来蜀州担任江原县令。赵抃到任不久,就对东亭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修缮:增建亭台楼阁,增加梅花品种,新栽桢楠、枫杨、银杏等树木,更重要的是,赵抃还开凿了一个占地面积20余亩的人工湖,湖里种植了荷花。东亭改造竣工后,园中花香四溢,杨柳低垂,湖中水波粼粼,菱草起伏,呈现一派好风光。一日,蜀州通判杨瑜邀请赵抃同游东亭,赵抃游览之后,欣然写下“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从此,东亭有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罨画池。



再后来,南宋诗人陆游两度担任蜀州通判期间,写下了120余首描写当地风物的诗作,其中有30余首诗都与署衙园林罨画池有关。虽然陆游两年后离开了蜀州,但罨画池一直镌刻在他记忆深处。而他的这些咏诵罨画池的诗歌,为罨画池当了一回“代言”。文人墨客们纷纷前来寻访陆游的踪迹,罨画池开始“走红”,成为“打卡地”。
明代末年,罨画池毁于战火,直到清代才逐渐修复。因主持重建者为江南人士,所以,在新建的园林中揉进了江南园林风格,结合川西山水、民居特色,让罨画池自成一格,卓然于世。

新繁东湖


阁中长觉好风清

如果说,崇州的罨画池是因陆游的诗歌而被世人知晓,那么,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唐代的园林——新繁东湖,则是因其至今仍保持着千年前唐代园林的格局与韵味而闻名。算来,东湖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早于大名鼎鼎的苏州园林、杭州园林和扬州园林。



据北宋孙光宪所著《北梦琐言》记载:“新繁东湖,李德裕为宰日所凿。”清代四川著名学者、书法家吴之英也曾撰文道:“新繁县衙左湖曰东湖,唐李德裕镇蜀时所凿。”从这些记载可知,东湖是唐代名臣李德裕在此当县令时所建。
李德裕坐镇新繁不久,就在县署之东建设“东湖”,开凿湖泊,并引入青白江之水。东湖内实际有一大一小两个湖,大的为砚湖,小的是万花湖,两湖通过篁溪小榭相连。后来,北宋龙图阁学士梅挚于湖边建一四四方方水阁,名为“瑞莲阁”,阁柱一副楹联:“莲蒂拥双花,槛外惯开多士瑞;湖光涵万象,阁中长觉好风清。”清乾隆四十四年,知县高上桂加以培修,并作“东湖八咏”和“东湖四景诗”,诗中可见此时东湖已有桥、亭、轩、山、石及多种花木。清同治三年(1864年),新繁知县程祥栋主持大修,布局仍保持唐代园林风貌。



青石小径,茂林修竹,青瓦红墙,古木参天。如今,东湖园内,树木、植物茂盛,绿荫如盖,色彩斑斓,梅、桂、桃、李、柏、榕、朴、菩提、紫荆、香樟、银杏、女贞、国槐、紫薇、海棠等比比皆是。桃李园东侧的一株唐代“龙行铁树”,树龄已有千年,旁逸斜出的分支形若舞龙。古柏亭旁当年李德裕手植的4株古柏依然伫立。整个东湖,似一所微型“植物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媚,又有川西园林的清雅。

望丛祠


何处杜鹃啼不歇

或水榭清秀、或繁花似锦,成都的园林各有特点。而论古朴厚重,望丛祠绝对当之无愧。



望丛祠位于成都市郫都区,是祭祀古蜀国君主望帝和丛帝的祠堂,被誉为“蜀中第一祠”,从南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建立至今,已历经一千五百余年沧桑岁月。期间无数文人墨客曾到此拜谒,杜甫、杜牧、李煜等都留下名篇,长歌咏叹。
“望丛祠”其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河渎神》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词中之语正是沿用了望帝化杜鹃、催农耕的传说。在宋仁宗时期,望丛祠曾遭浩劫,其后数毁数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和1919年,又先后重建,形成祠内有大殿、望丛二帝塑像,殿前有东西回廊、穿堂、水池,以及高船房、矮船房、避风雨轩、听鹃楼亭、八角亭、观稼亭等格局。


1985年,扩建后的望丛祠,占地约5.5万平方米。祠内建有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又见竹影婆娑、苍松翠柏,已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传统古典园林,亦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不过,最近想要去望丛祠游玩还要再等等,今年7月10日起,景区进行全面提档升级,计划于今年年底建设完成,期间该景区将暂停开放。
除摩诃池、罨画池外
还有浣花溪、西园、武侯祠、杜甫草堂……成都名副其实的园林之城而成都的园林从清秀山水中走来从诗文锦绣中走来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也见证了成都数千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和幸福今天,去成都的园林避暑消夏仍能感受到和古人同款的诗意和惬意

推荐阅读>>

○四川多个景区最新公告!

○太火爆!有人抽中一辆车!成都人都在逛→

○这一赛事火了,成都人挑战完成超14倍……

这笔钱调整!看看你能领多少→

上座率114%!坐动车去黄龙九寨,几乎趟趟爆满→

○火热征集!成都世运会火炬,邀你设计!



策划/文案丨郑然 黄璟煜

综合丨成都日报、成都方志、方志四川

郫都发布、东华门考古遗址公园、成都文化地标

图据丨四川文旅厅、高原牦牛

新都区文体旅游局、郫都发布

成都发布编辑 | 黄璟煜

点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