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文大桥通车了!文昌铺前有哪些好玩的呢?快来看看!

中国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跨海桥梁

海南海文大桥18日通车

将海口市至文昌铺前镇的车程

由一个半小时缩短至二十分钟

海文大桥为国内目前抗震设防裂度最高

设计基本风速最大的桥梁

突破了在极震区、跨越地震断层带

建设特大桥的技术难题


图为航拍海文大桥。骆云飞 摄


海文大桥从2015年开工建设,项目路线全长5.597公里,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桥梁标准宽度32米,总投资26.7亿元人民币。 


海文大桥通四海 MV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林东在通车仪式上说,海文大桥横跨铺前海湾,东接文昌滨海旅游公路,西接海口江东大道主干区,是实现“海澄文”一体化的交通控制性工程。大桥通车解决了“海澄文”区域的交通瓶颈问题,为侨乡文昌融入海口半小时经济圈创造了交通条件。海文大桥的建成也将有利于琼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完善海南交通路网结构。 


海文大桥航拍图。骆云飞 摄


今年72岁的铺前人邓少东特意从广州回海口参与海文大桥开通仪式。他回忆,儿时从铺前到海口需要坐船,耗时几个小时,“如果遇到退潮,我们还要下船穿过滩涂,非常地辛苦。” 


图为几位生活在文昌铺前的民众在海文大桥上远眺家乡。骆云飞摄


“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从铺前到海口坐车还是要花3个多小时。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时间缩短到1个多小时,海文大桥开通后,时间就更短了,完成了我们铺前人的一个梦想。”邓少东说。 


海南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吕晓宇介绍,海文大桥将生态环保要求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合理安排工期,避开鸟类迁徙高峰期;施工设备加装减震底座,减少噪音对生态环境影响;采用低矮照明设施,减少了对鸟类生物导航的干扰。


去铺前有哪些好玩的呢?

骑楼 书院 灯塔 糟粕醋

一个都不能少


铺前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镇三面环海,自古就是海南重要的港口古镇,是海南货物和人员出洋的主要港口。从明朝起,就有海南人经铺前港下南洋,每年有成千上万人经此“南下”。


胜利老街

铺前胜利老街 凌楠摄


1877年左右,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人在异国艰辛创业成功后回到铺前,建起了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


铺前胜利老街 凌楠摄


在铺前镇的地标胜利老街,一座座百年骑楼建筑虽历经风雨,但风范尚存,阳台、花栏别具特色,中西和壁的立面装饰各有不同。两旁的杂货店、理发店、食铺、渔网渔具店令人顿觉时空交错。


铺前胜利老街 凌楠摄


胜利老街是目前海南省古建筑留存最多的街道之一。街长约400米,店铺建筑跨人行道建。在其最繁荣的时期曾流传“东奔西走,不如到铺前和海口”一说。

铺前糟粕醋

文昌铺前糟粕醋 洪坚鹏摄


糟粕醋是铺前镇的一种传统小吃,采用民间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糟发酵产生的酸醋作为汤料,外加蔬菜、海菜、动物内脏(如牛腩)、蟹籽、蚵类等各种海鲜等食材做成。辅料配以辣椒、糖、味精、蒜末等。


文昌铺前糟粕醋 凌楠摄


胜利老街不少商铺都有些年头。一家名为“阿妹糟粕醋”的小吃店吸引着来往的人们。糟粕醋是铺前的传统小吃,已经陪伴着符英敏走过了几十年的时光。多年前她的母亲就开始制作糟粕醋,并担着沿街叫卖,慢慢地攒下了人气,后来才有了这家小吃店。


文昌铺前糟粕醋 凌楠摄


一把海菜,一块马蹄蟹,几颗海螺,几团石葱,再加上一些牛杂和海带盛入碗中,舀起一勺酸辣的汤汁,淋在食材上……许多人专程前往,就为了这一口酸爽味儿。符英敏也将自己的手艺传给了下一代。

溪北书院

图为文昌溪北书院经正楼。骆云飞摄


著名的溪北书院坐落于铺前骑楼老街周边。建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的溪北书院凸显出文昌的文化底蕴。


图为游客在文昌溪北书院参观。凌楠摄

木兰湾


“没去过木兰湾,不算到过铺前。”不少人都知道海南最北的城市是海口,但是却不一定知道海南的最北端是在文昌铺前的木兰湾。


木兰湾灯塔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木兰湾,白沙柔软、海水清澈,银白色沙滩上散卧着奇形怪状的巨石,光滑浑圆,千姿百态。居高远眺,惊涛拍岸,宏伟壮观。


木兰湾有海拔97.2米高的航标灯塔,堪称亚洲第一的灯塔,也是海南岛最北的灯塔。

斗柄塔

位于文昌铺前镇七星岭上的斗柄塔,既是一座风水塔,同时又兼有灯塔的功能。 海南日报记者于伟慧 摄


斗柄塔,位于七星岭最高峰。


登临塔顶,极目远眺,木兰湾尽收眼底,琼州海峡飘渺云间。俯视脚下七星岭,遥望远处海南角,烟霭浩渺,碧波万顷,风帆飘忽,一幅山明水秀的画卷,美不胜收。



来源:海南头条NEWS综编自中国新闻网、海南日报等

编辑:凌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